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艺术人生 >> 正文阅读

一位76岁乡村老人的“艺术人生”

作者:梁俊  来源:达州日报  2016-05-29 14:55:29

 

    梁映伦老人,家住宣汉县土主镇街道。今年76岁高龄的他,承父业,习医60载。他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热爱书法、传统绘画、雕刻、泥塑,尤其是制作并表演的皮影艺术,2010年曾被宣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日,社区记者走近这位多才多艺的老人,了解这位老人的“艺术人生”。

 

    为塑造场景3次观看电影片段

 

    进到梁老的家,梁老正拿着放大镜专心致志地看书。“我是靠当中医谋生,书法、画画、雕刻是我的业余爱好。”老人的记忆力非常好,150首传统中医方子汤头歌诀,他都能倒背如流。梁老说,正是因为从小熟背七言汤头歌诀,高小学历的他爱上了七律古体诗歌,他认为,医、艺同源,扎实的传统中医理论功底,对他痴迷传统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梁老的老伴贺女士称,1979年的一个冬天,公社放彩色电影《白蛇传》,观看后,梁老凭着记忆用泥巴塑造了青蛇因误会许仙负心,拿剑刺许仙,白娘子拼命护许仙的场景,就因为这3个人物的姿势、穿着、色彩,梁老3次观看电影,那时经济困难,买不起票,他每次都是估摸着这个片段快出现了,就跟守门人软磨硬缠,进去观看完这个片段就走。有一次,因为看电影时看得入神,忘记自己站在一条高板凳上,梁老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下来,导致左脚踝扭伤,至今还有当年拔火罐留下的印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副栩栩如生的彩色泥塑诞生,引得不少人观赏。“可惜,这件泥塑在搬家时不知去向。”

 

    社区记者看到,梁老的客厅挂满了他自己的书画创作,有历代著名医家、诗人的画像和雕刻作品。其中一幅李白的工笔画引起了社区记者的注意,梁老说,他最崇拜唐代诗圣李白,李白的诗大气磅礴,豪迈奔放,又不失清新,关于李白的故事,他都耳熟能详,“李白斗酒诗百篇,我是杯酒画李白。”梁老告诉社区记者,1990年,他刚50岁,有一天,他小酌几杯后,突发创作冲动,想画一幅李白的画像,于是,他马上拿来笔墨、画布,几笔勾勒,一幅“李白豪饮后提书墙上”的画跃然“纸”上。“至今我还舍不得丢。”随即,梁老还起身给社区记者朗诵起所写的李白的诗句。

 

    参加文艺汇演  皮影戏轰动全县

 

   “那你是怎么喜欢上皮影这门表演艺术的?”梁老马上搬出一个小木箱,拿出珍藏已久的皮影,在茶几上给社区记者摆弄起来。社区记者看到,每件皮影都各具神态,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公……梁老尤其喜欢包公戏,操作皮影几句清唱,硬是把包公大义灭亲、斩杀贪污侄儿的戏表演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据了解,1983年,宣汉县要举办农村文艺汇演,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找到梁老,要他代表老君公社参加文艺汇演。想到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歌舞类节目,梁老提出制作皮影参演。第二天,他到收购站买来制作皮影的牛皮,经过一系列工序后,用自制的刻刀开始雕刻,但做出来的皮影人物不够理想。为了制作出精美的皮影人物,梁老来到阆中,向皮影表演艺术家王昆取经,经过10多天的学习,他掌握了皮影的雕刻技艺和表演经验。

 

    回到家后,他开始没日没夜地雕刻,锋利的刻刀划破了手腕,鲜血直流。没有雕刻工作台,他就在板凳上雕刻,报废了三四条板凳。终于,在距离汇演前一个月制作好皮影。在临去参加汇演前的公社验收演出中,大会礼堂围坐了两三百人,用麻绳、小竹竿串联起来的皮影,在梁老的摆弄下,一个个皮影好像活生生的人,在锣鼓声中,梁老高亢雄浑、中气十足的唱腔和皮影的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现场观众直呼:“太神奇了,简直跟变魔术一样。”以至于在全县汇演中,梁老的皮影在开场和闭幕时被要求表演了两次。最终,梁老的皮影获得表演二等奖、创作一等奖。

 

   “我的皮影表演受到很多参演公社的邀请,在南坝、丰城等乡镇,当时票价每张1角钱,都能卖到三四十元,且每个地方都是连演3晚,足见大家对皮影的追捧和喜爱。”回忆起当时的盛况,梁老眉飞色舞。

 

    上世纪90年代,由于电视等新传媒的普及,皮影表演开始走向没落。“时代在发展,这种情形很正常,但希望我们的皮影、木偶等传统文化,不能因为现代文化而消失,还是要让年轻一代感受经典的传统文化。”梁老说,36年过去了,至今只要有空,他都会翻出皮影,清唱表演一番。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