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练习书法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
书法不是我的事业,是我体味和学习尊重生命的门槛。我一头探进去,和迷失的人一起寻找通往书法的那一束艺术之光。
我是谢天,一个37岁的中年人,在没看到这本书法作品集之前或许你并不知道我是谁,因为我的确没什么理由要被人知道。所以,如果你看完这本作品集会说一句:这样的人也敢出作品集?嗯!那种心情我懂,也很理解。因为我之前买了一些所谓“书法名家”的作品集,看完也是这个感觉。这大概就是报应吧!
为什么要出这本作品集?生活在书法圈,一定要知道自己“比地高,比天矮”。我常常告诫自己,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书法,是一项极具修养性的有“养”运动,真正踏入书法殿堂,领悟书法高境的书法人,是能懂得书法之精气、书法之大义,更懂得为人处世的谦让哲学,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一直都知道我有多平凡,所以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有多牛。这不在我的认知范畴里。人是一种有欲望的高级生灵,如果对书法有了特殊的欲望,就会慢慢变成兴趣或者爱好。对于常人来说,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自然形成的,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征,能够直接透露出他掩藏起来的“本心”。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来到北京,我在这个城市没有亲人、朋友,没有任何的依靠。我换了很多工作,做过大学讲师、文案策划、影视编剧、书画评论员等很多工作;还做过很多兼职。职场中我也遇到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我转行,而且一转再转;我困惑,总觉得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在我人生陷入迷茫的时候,我有幸遇到了梁凯恩、许伯恺、李佳蔓、杨贺然、赖斌斌、易果利、朱悦嘉、石永军、苏东、高建春、吴邦正、杨玉琴、王雨波等几位好友,是他们近乎强硬地纠正我的性格缺陷,最终我才能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
因此,每次看到身边的人如我当年一样困惑的时候,我总是希望可以停留一下,和他聊点什么。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搞懂自己是不是可以用“书法人”来形容,我害怕我那些个人的经历会误导你,害怕它对于你来说连帮助都谈不上。我不可能手把手地去教你什么,因为你的人生和我的人生发展轨迹完全不同。
我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听你说完关于书法的困扰之后,告诉你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看到的关于书法的现象和书法的理解。但最终的结果要由你来定,如果你乐意听,我还可以和你说说我练习书法的过去以及类似的经历。很多时候那些经历都只是教训,连经验都算不上。
每个人都有写好字的本能,偶尔练习累了,不妨把自己交出,借宇宙包容的力量安慰自己。如何获得书法的真谛?就是进入“书中”和“书外”,“书中生智,书外生慧!”怎么才能进入“书中”和“书外”?核心点就是要找到乐,以书法为乐,找到书法之乐者,一切都是享受;凡是不乐者,一切都是负担。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唯一的秘密就是必须迷上书法。一个迷上书法的人,他练习书法不需要证明、不需要回报、也不需要解释,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内而外的流淌。只有进入感觉,你才能成长。
我,只是一个愿意聆听和陪伴你们走一段的书法练习者。你们受的伤没有动摇我对书法的信念,反而让我更靠近书法,看到它真正的方位。
不是我在书法之路上帮助了你们,是你们令我更成长,对自己和世界更宽容。在书法之路上流着泪跑来的人,在与我交流过后都由衷地欢笑,有人活得比以前更精彩,有人鼓起勇气重整半百的人生。我衷心对他们说:“我没有改变你们,只是让你们做回了自己。”我深深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以及为我带来的一切。
一位教授说我的书法作品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说它甜美、忧郁和高贵。我认为自己没那么好!这可能是来自我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崇高。这也是在我的诗歌精选集出版后人生的一种沉淀,我想静下来好好练练书法了,教授的评价令我羞愧万分,内心苦涩而又不无欣慰,黯然而又稍觉轻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书法练习者,我需要比一般人更充沛的能量和信念。所以,我开始去健身房,开始学习游泳,开始练习滚轮。嗯,非常不容易。在书法的道路上,我像是在黑夜里赶路的人,因为曾经被别人家的灯光照亮过脚下的路,所以我现在也愿意把自己的灯点亮。这点光可能很微弱,但也希望它能有机会帮助到其他赶路的人。至于这盏灯会点多久,其实我也不知道,也许我累了,要睡了,就关灯睡觉了。
至于谁被温暖到,被照亮过,或许我也并不会特别记得。我在我的人生里做了这样的一件事,它并不是专门为你而做的,我也没有那么伟大。但是,如果这点书法的亮光能够帮你走出稳健的一步,内心更安定,那对我是莫大的荣幸。尼采在《瞧!这个人》的前言中的话给我很大的存在启示,正是如此:“现在我请你放弃我而去找寻你自己。只有当你已完全离弃我时,我将回归于你……”
你的书法之路终究要靠你自己走下去,只希望这一路你还会遇到更多类似的灯火……
——笔耕斋主人 谢普(我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