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受父亲的治印艺术熏陶和影响,每当我看到绘画作品时,就心情激越,羡慕不已。于是我从笔墨线条入手,一步一步走向探寻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路途。可是在青壮年时期,由于工作的需要,颇费了一番心力,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油画创作,并且频受表彰,颇有艺术成就感。然而有一件事情对我选择画种,起到了关健性的作用。那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前苏联突然解体事件。当时,我国油画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很大。如何守望家园?如何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是具有强悍声音的。中国书画艺术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古往今来,它一直在向前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虽有时狂暴湍急,有时滞流平缓,但从没发生断流,它一直在发展中向前、向前,终于汇成一条浩浩荡荡的艺术大河,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凝聚了多少代画人探索奋斗的结晶,这需要每一位有志于中国画中求索的学人珍视的。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书画在“洋为中用”的过程中,存在丧失民族特色的危险。由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书画需要“与国际接轨”(或者全盘西化)。我身边就有不少书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书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如果不及时补救,中国书画必将沦为西洋画的“附属品”而真正的殇夭了。
这个时期,带着一种责任和使命,我又回到了中国书画“诗情画意”的新梦园。那种亲切温馨感,让我感觉,我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探索中国书画艺术真谛的脚步。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仿佛一直在我的耳畔萦绕着,它是我步入中国书画艺术天地的座右铭。我如此热爱着中国书画艺术,我认为: 诗 、书 、画所以同源,三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 、写思想 、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古往今来有出息的书画家,一般都精于诗词创作,如大画家、大文豪苏轼,唐代的诗 、书 、画大家王维等。达芬奇说:“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清代文学批评家姜夔指出:“舒(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结合起来”。艺术家完成画的创作后,再作一首题画诗,这样画与诗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使艺术家的艺术境界(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诗情画意”。这正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奇妙之处。这也是西方文化(绘画)“可望而不可及”和难于理解的地方。遥及古代画家相信自己已经窥知了宇宙的精蕴,相信自己笔底下不假思索流露而出的韵律与形式,正是自然最真实、最深刻的韵律与形式,于是就把这种主观感受表达出来并形成图像—这就是“心象”。因为心象,而有了对心灵质量的要求。古人崇尚清奇、简静、淡雅的画风,追求笔墨的纯净与透明,就像其追求心性之高洁一样。有成就的画家的生命态度往往保持着一种低调,这是一种境界。艺术应该是生命的展开与完成,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而不能成为换取世俗利益的手段。讲求心灵质量的完美,是有出息的中国书画家所追寻的境界。所以,真正的大家不仅是一位笔墨实践家,更是一位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通过笔墨映现出生命的本真,并且通过笔墨净化自己及他人的灵魂。不求高而自高矣.
我在具体创作实践中,努力去体现尺幅千里的“诗情画意”:第一、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诗(词、赋)文学,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篆刻艺术”等等的综合应用;第二、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升为“中国精神”的表现;第三、达到一种穿透性和超越性,不仅表现为中国画独特美质和独立的品格,还体现在中国画对诗、画互补、互换艺术形式的探求上;第四、探索中国画叙述、中国画意象、中国画意境和中国画语言等层面的全优构建。第五、情景交融,既有画中画,更有画外“音”;犹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太白诗仙有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磅礴地介绍了“水在浩瀚世界里的历程”。面对如此抒情写意、如此洒脱壮丽的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有出息的当代文人书画家,一定要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充满理想和信心,要做到: 落墨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为了创作,书画家可以付出各种代价。画无自信不立,有出息的当代文人书画家,宁可失之于自大,不可失之于自卑。别小看了一首诗,一幅字,一张画,一方印,正如别小看了一根手指头,十指连心的,一根手指头传递心灵的颤音,恰恰能使水墨升华,一根手指头,碰上按钮,开动了一套精密复杂的机件,可以使火箭上天一一 亚马逊河旁边森林里有一只蝴蝶,它的翅膀搧动空气,引起一连串效应,在太平洋上形成飓风。
“蝴蝶效应”对于我长期以来所思考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在哪里?”给予了很大的启迪:
艺术的最大价值,就是用它来回报社会。有出息的当代书画艺术家就应该用画笔感召社会,用爱心点亮人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 是当代书画家应有的情愫,这是正能量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能量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好比“蝴蝶效应”,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和这样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保持心态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这一能量场。我早在上世纪末,牵头举办了一次“艺术扶贫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书画做桥梁,带领一批爱心人士到贵州省晴隆县一个偏僻山村考察建一所希望小学。为了带动更多的台商参与,以画会友,筹集资金建校,并婉言谢绝了当地政府要用其名字作为校名的请求,坚持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台商希望小学”。接着我又在晴隆县办一个女童班,让40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这期间,我投入艺术扶贫的画作超过了一千幅,陆续帮助晴隆县1341名失学儿童回到了课堂。1998年抗洪救灾期间,我的一幅画作,赢得了印尼金光集团高达1500万元的赈灾款,自己分文不取,全部用于赈灾。
2015年1月16日,由我率队的“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走进四川”大型公益活动在成都市隆重举行,将走遍四川省域,将慈善艺术的种子洒遍全川。“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于2014年5月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启动。社会反响极大,全国各地爱心企业家纷纷提交承办申请。 2015年6月9日,“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已经走进广州,和企业一道弘扬传统文化,传播艺术慈善精神。活动期间,爱心企业家结队莅临,畅想慈善理想,同时探讨了更加长远的活动计划,包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宏伟规划。本次四川活动,集书画、名砚、根雕、瓷器诸类艺术创作、展览、义拍、义卖于一体,开展了艺术讲座、音乐诗画、美育对接、艺术扶贫和名医义诊等多个公益主题活动。从成都做起,逐步走进川域其它市县,为贫困落后山区捐资助学,为失学儿童送去保障,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 目前,全国许多社会团体,邀请我组织“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与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央党校领导科学研究会聘任我为该会的常务理事;我亲手创建了慈善中国书画院和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同时任职中国梦组委会主任。信心百倍地凝聚中国力量,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我的艺术最终锁定的创作题材是 “梅兰竹菊”。现在看来,梅之梦,笑傲严冬看雪飞 ;兰之梦,飘逸芳姿写妙颜; 竹之梦,倔强虚怀伟丈夫 ;菊之梦,百媚千娇垄上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睬而佩,于兰何伤 ……君子之守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菊花 …… “梅 兰 竹 菊 ”君子梦;我的梦一一中国梦!
罗序伦先生自幼习画,春秋不掇,岁及中年,恰逢改革大潮,弃士途,避商贾,专研画事。先生力攻写意花鸟,尤喜梅兰竹菊。其作品构图新颖,笔融古今,风格独具。常以尺幅写意言志,直抒胸臆,其气势神韵又常在尺幅之外,作品美不胜收,为海内外所激赏。
先生诗书画印皆佳,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美术》等多家报刊介绍。并被《中国名人书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年鉴》、《一代名家》、《艺术中国》、《艺术与收藏》、《东方之子》、《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録》、《人民艺术家》等多家大型书藉收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电视台、多所大专院校和多家党政机关、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名人收藏。
罗序伦先生常以竹品自励,法竹为人。年虽古稀,却多有义举。1998年抗洪期间,其一幅翠竹图贏得了印尼金光集团1500万赈灾款。由其倡导举办的“血浓晴隆艺术扶贫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贵州省晴隆县兴建了一所能容纳800名学生的希望小学。先生还用捐献自己书画作品方式和朋友们一起在贵州、西藏、广西等地兴建女童班和希望小学多所。
近几年来,先生倡导的“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带领书画家及爱心人士四处讲课,作书画义卖,助学,帮助社会各界弱势群体解决疾苦。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己被《人民网》《中国网》《新华网》《实事求是学习网》《瞭望杂志》《慈善中国》等多家媒体专题采访报道。被誉为著名艺术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同时荣获大中国、大慈善、大书画旗手的光荣称号。 受到国家党政机关、行业协会、人民大众高度认可的罗序伦先生。2013年组织百余位书画艺术家作品伴飞神十,圆梦天宫活动;2014年应邀前往西昌航天主题书画笔会,创作翠竹图随嫦娥五号登月探测器登月。
同年申请组建了“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爱心团队,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团结爱心企业,一道弘扬传统文化,传播艺术的慈善精神。自此,他的“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与书画艺术共同闪光,光耀社会主义文化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