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深入探访“利比亚执政当局大本营”班加西
如今,班加西完全恢复了往日平静。抗议最初爆发地班加西青年法院现在被围栏包围保护起来,每天都会有很多外地人来到这里。法院对面的小广场面向地中海,也是班加西的地标性建筑,如今改名为解放广场。每天傍晚,悠闲的班加西人坐在海边沐浴着和煦的海风和暖暖的夕阳,享受着战后的轻松和安详。
即使是发生最激烈战斗的西郊大桥,除了几段扭曲的护栏和一些建筑墙的弹孔外,都再难见到更多的战争痕迹。
今年3月19日,亲卡扎菲的部队一度攻到这里。不过,法美英等国随即发动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行动。
这里是班加西,是执政当局的大本营。如今,我们走进班加西,试图客观还原班加西人的现状,因为战争之后的喜怒哀乐,在于每一方面的细小变化,某种程度上这都将是未来利比亚的缩影。 (记者李明波、毛玉西、贺涵甫)
本报讯 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高射机枪和过渡政府的三色旗,你绝对无法相信这座平静的城市就是8个多月来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班加西。今年2月17日,一群班加西人用愤怒的拳头挥向卡扎菲政权,8个月过去了,班加西正在加速“去卡扎菲化”。
物价未见大起伏
硬币严重短缺
在班加西最大的超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与国内超市几乎没有差别。不管是销售员,还是普通顾客都向本报记者反映称,目前物价与战争爆发前相比是涨了一些,但只是“一点点”。记者在超市买了6瓶装的1.5升矿泉水,总共用了6.3第纳尔(约人民币25元)。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今年六七月份时,班加西的物价涨幅曾高达20%~30%,特别是糖、食品等老百姓日常用最多的物资。但随着米苏拉塔的港口解放,外国援助物资的抵达,通胀在班加西已不复存在。
随便走在街上,记者注意到加油站已经没有排队加油的现象,0.15第纳尔(约合人民币0.6元)/升的油价跟战争前差别不大。印有卡扎菲头像的第纳尔依然在流通,只不过每天都在小幅贬值。班加西市内的货币兑换还依然停留在“黑市交易”之中。据了解,过渡政府即将推出新货币,从而彻底清除卡扎菲的存在。
不过记者发现,由于金融系统依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硬币在班加西严重短缺。记者在一家药店买药时,店主无法找回0.5第纳尔,便大方地少收了我们0.5第纳尔。超市找零问题的严重,没有难倒精明的超市销售员,他们选择用小饼干代替硬币的方法,为顾客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