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13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和美国阿斯平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3中美学术论坛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率团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地区问题:伊朗、叙利亚及朝鲜半岛”、“安全挑战及跨国机遇:中国东海、南海、网络安全威胁、全球治理”、“影响中美关系的国内政治关切”、“经济和贸易: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及区域投资”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李景田以《积极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于6月7—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的战略性、历史性会晤,为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指明了方向。围绕如何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李景田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共同的利益和挑战,是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动力。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的两大驱动力, 从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到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从促进各自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到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美两国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和相互依存状态日益加深。中美只有携起手来,深入拓展双方利益交汇点,释放双方合作共赢的正能量,才能不断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客观基础。第二,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本质要求。共同的利益和挑战,决定了中美只有和平相处,才能合作共赢。实现和平共处,意味着中美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尊重各自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各自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尊重各自表达意见和诉求的机会。中美还必须相互包容、平等互谅,加强政策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不把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对方,实现共同发展和平衡发展。中美只有通过和平共处、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会,才能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利共赢,走出一条造福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全新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第三,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是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中美关系面临着诸多结构性、长期性、复杂性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分歧、摩擦、矛盾和问题,需要中美加强磋商,妥善管控双方分歧和敏感问题。
针对如何积聚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能量?李景田指出,中美关系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为新时期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国高层的战略沟通,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及各个层面、多种形式的交流机制,为推动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了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一是要创新思维,摒弃传统观念。在如何看待大国之间特别是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的人还习惯于用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式和两强必争的零和心态看待中美关系。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走出一条经济全球化时代建设大国关系的新路径。二是要有效管控彼此分歧,维护中美关系大局。中美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应当淡化和减少分歧。为防止出现误读和误判,中美双方应强化底线思维,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底线,不挑战和突破对方的底线,尊重和照顾彼此的重大利益和关切。对存在的摩擦和分歧,中美应通过密切沟通和良好互动,保证相互间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把矛盾和分歧控制在特定的层面和范围,予以妥善处理和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