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焦点 >> 正文阅读

李克强东南亚之行:构筑中国与东盟“和合之道”

来源:中国网  2013-10-17 13:19:47

 摘要:

     近期,李克强总理出访东南亚三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加强与文莱的战略性合作,深化对泰国、越南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推向历史高潮,构建了新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和合之道”。

      “和合”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指导方针。近期,李克强总理出访东南亚三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加强与文莱的战略性合作,深化对泰国、越南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推向历史高潮,构建了新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和合之道”。

      和平:中国对东盟的承诺

      “和合之道”之第一要素:和平。过去十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中国与东盟关系已发展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然而,总有一些国家喜欢无事生非,无端挑起南海争议,威胁地区和平稳定,阻碍中国东盟合作进程。作为负责任的地区大国,中国始终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置于对东盟国家关系的首要位置。在文莱,李克强总理公开阐述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希望各方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希望“和平之光永远普照东亚大地,让东亚永享稳定和安宁”。中国承诺“多栽花,不栽刺”,将与东盟国家一道探讨签署“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永做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越南,李克强总理强调南海问题事关两国人民感情,涉及双方拓展基础设施投资等大规模合作的政治与安全环境。中越应当妥善管控分歧,不让南海问题干扰两国合作大局。李克强总理对东盟国家的“和平承诺”无疑给未来十年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了一针强劲的稳定剂。

      合作:中国东盟关系的持续动力

      “和合之道”之第二要素:合作。合作共赢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核心驱动力。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东盟经历了“黄金十年”,发展成果举世瞩目。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3.6%。201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相互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未来十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仍将发展的中心放在亚太,聚焦在东盟,联手东南亚国家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文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加强海上务实合作,推进共同开发;在泰国,中泰发表“双边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为未来中泰合作指明方向;在越南,李克强总理提出“海上、陆上、金融合作三头并进”,深化中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总体看,李克强总理提出的“2+7合作框架”丰富了中国与东盟“和合之道”的内涵,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和谐:中国东盟文化交融

      “和合之道”之第三要素:和谐。和谐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合作、文化交融的和睦状态。中国与东盟不仅地理相邻,而且文化相近,是名副其实的友好邻邦。李克强总理的泰国之行,用一句“萨瓦迪”拉近了中泰两国的距离;两国总理携手放飞的“孔明灯”则承载了中国与泰国人民的文化情谊。在越南,李克强总理夜访路边小店,给店主带去的不仅是惊喜,更是中国人民的热情。李克强总理与泰国、越南人民的近距离互动绝不是政治人物的逢场作秀,而是中国人民对泰、越两国民众一种真诚感情的传递。

      正是文化的亲近才连接了中国与东盟,塑造了所谓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回顾历史,中国历来重视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早在2005年8月,双方就签署了《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东盟成为与中国第一个签署文化交流合作的官方文件的区域组织。如今,李总理的到访又将推动双方制定《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为中国东盟的合作发展输入了感情的血液。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