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国空军新型武器不断出现,世界为之瞠目结舌。2011年1月初,编号为2001“歼-20”成功试飞,更是让军迷们热血沸腾。权威媒体分析称,歼-20的诞生,再次让中国航空事业走向了新的高峰,也足以令美日闻风丧胆。
据了解,因为该战机的表面涂成黑色,也是解放军第四代战斗机,因此拥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黑丝带”(黑色的第四代战斗机)。同时,机体采用了鸭翼、V型全动双垂尾、DSI进气道等第四代战斗机特有的气动布局设计。
据悉,新版歼20已进行多次发动机试车,2014年3月1日中午12点左右,中国最新版2011号歼20战机成功首飞,伴飞的是1架歼10S战机,12点30分左右2011号歼20战机成功降落。
有人曾说,歼20首飞,代表着中华民族飞起来了。有人可能认为,一架战斗机,能够抬到这么高的水平吗?事实上,随着战斗机的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发展到了第四代(或者说第五代)已经成为考较一个大国国家综合国力,包括意志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一个标杆。在欧洲国家止步于台风、阵风这些三代半战斗机的时候,中国作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外第三个研制第四代战机的国家,充分证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直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面孔是不断变化的。有的人眼中是历史的中国,有的是文化的中国。甚至在一些外国孩子看来,憨态可掬的熊猫都是中国的代表。在经济高速成长近30年后,尽管中国宣称自己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一个象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的中国”也成为中国的外在符号之一。
然而从西方国家一直坚持对中国高技术禁运来看,他们在瞅着中国在GDP上超越一个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仍然坚信对中国的科技优势。有“科技”的美国,有“科技”的德国,有“科技”的日本,但是在他们的眼中还没有“科技”的中国。
这种心理优势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在240年前,当工业革命的号角在欧洲吹响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信奉程朱理学、“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之”的封建国家。在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的眼里,科技知识视为“形而下”,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1792年,作战有功的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面对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检阅英国卫队新式武器操练的邀请,傲慢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终于,傲慢的“天朝上国”在船坚炮利、贸易立国的西方国家面前,输得一败涂地。
在空前的失败面前,中华民族的表现无愧于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中国人就开始努力寻找各种“救国图强之道”。每一次的失败,并不仅仅是一篇我们看到的文字历史,而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倒退。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像中国这样制度变化频繁、思想冲突之剧烈的国家十分罕见。洋务运动33年、戊戌变法3个月、辛亥革命仅一年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在中国走马灯般的你来我往,最后得到的却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中国人不惜以最深刻的反思来检讨自己曾经辉煌的制度和文化。“五四”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的崇高地位,而且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爱国救国热情。而“五四”运动最具历史影响力的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这个问题曾经无数遍出现在课本上。从本质上来看,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2003年所著的《世界经济五千年史》,曾经测算过中国从1820年开始到1950年的130年中,除了1870年到1913年这期间是GDP正增长以外,其余90年全是负增长。而同期西方主要国家(英美日)均为正增长。负增长将近一个世纪,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日本负增长也不过2年多的光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而旧中国动荡的政治环境和多次受外国侵略,就更加雪上加霜。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经济五千年史》统计,在1950年到1973年,中国经济GDP年均增长率猛增到5.02%,仅次于同期的日本,而从1973年到199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84%,位居世界第一。而从2000年再到200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来计算,GDP年均增长率则高达9.7%。同时,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能够使中国在经济稍有起色时候就在原子弹、火箭等少数高技术领域形成突破。而在中国GDP基本和日本持平的今天,会取得歼20这样的突破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