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最新消息,广州日报社长汤应武因心脏病发不幸逝世,享年50岁。近年来,媒体从业者猝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这群特殊从业者健康状况的关注。而就在4月份,南方都市报时事新闻中心珠海新闻部首席记者因肝癌离世;去年5月份潇湘晨报摄影记者、深圳特区报女记者也相继离世。对于传媒界的猝死现象,中国医师协会心脏内科医师会员、上海市心血管专业高血压学组委员、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主任孟庆智指出,生活中,超九成的新闻媒体人员都存在亚健康状况,这与他们的工作强度,身心、饮食状况有很大关系。
九成以上新闻从业者亚健康
早在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就曾联合体检机构对媒体从业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参与调查的人员有2万多名,最终亚健康的检出率为97.5%,比国内百万身体亚健康检查结果73.1%还高出25个百分点。
孟主任坦言,新闻记者也是普通人,身心健康也呈规律变化,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平时需要采写大量突发新闻事件,有的甚至要值夜班,生物钟一直处于紊乱状态。另外,除了工作时间,平时和朋友、家人的沟通时间少,常透支体力和精神,精神高度紧张,加上睡眠不足、锻炼少、饮食不规律等,他们比普通人提前了10年进入亚健康,这也是他们猝死频发的原因。
发生猝死多数与潜在疾病有关
除了新闻从业者,常见的还有明星、运动员也属于猝死的高发人群。孟主任强调,猝死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尽管发作时令人猝不及防,但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工作强度大、生活不规律、运动量不足,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病源还在于患者本身患有潜在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心肌梗死、脑出血、哮喘、过敏,甚至服用某些药物过量等,其中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
要远离猝死,孟主任建议新闻从业者等高危人群平时就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做到劳逸结合,科学饮食,定期检查身体。当发现潜在心血管疾病时,最好选择经验和技术相对高的医生和医院,选择专业的医院,是成功治疗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