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艺术人生 >> 正文阅读

周锡良的中国画:英雄主义与张力之美

来源:新华日报  2014-06-06 13:29:59

  周锡良的老虎可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给人以一种英雄主义美感。《老巴子》、《翠盖华羽》、《长啸山岭》、《盼归》、《巫山烟雨》、《霜月》、《雄风图》等一一展现出天地同在,长啸雪谷,独立寒秋,威而不露的雄风,取得了一种“浑沦”的效果。可谓“无画法色彩之分”,“灵气与美感互为表里”。用虎姿吞郁古拔,用虎啸无声而润,尽显气宜深厚的英雄主义美感。而《捞月》与《啸月》,更将这种英雄主义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粗看,纵横捭阖,激越跳宕,画如破竹,气势如虹,画笔驰骋,任由主宰;细看,色彩淋漓处见精致,潇洒俊逸中见

 

  在生活中寻求美,在艺术中表现美,这是中国画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世界上没有不谢的生命,但周锡良的“葳芨虎啸以及花鸟荷禽”,在艺术王国里,不仅被誉为“永不凋零的生命”,而且给人以英雄主义的美感。

 

  周锡良自幼喜爱书画,数十年临池不辍,研学不倦,得益在广求。他拜访名家,博览百家,心摹手追,融会贯通。周锡良的老虎以“南山北山树冥冥 猛虎白月绕树行”为特长,同时依附着自己对人与动物的理解,在结构上加以适当的夸张与变化,便在意态上生出了张力之美。他的《空谷啸声》,一下子让人回到了唐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境界;而观其《苍茅白露》,更有一种李广射虎,早已力透纸背,神入大荒,非寻常功力之感。

 

  周锡良的老虎可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给人以一种英雄主义美感。《老巴子》、《翠盖华羽》、《长啸山岭》、《盼归》、《巫山烟雨》、《霜月》、《雄风图》等一一展现出天地同在,长啸雪谷,独立寒秋,威而不露的雄风,取得了一种“浑沦”的效果。可谓“无画法色彩之分”,“灵气与美感互为表里”。用虎姿吞郁古拔,用虎啸无声而润,尽显气宜深厚的英雄主义美感。而《捞月》与《啸月》,更将这种英雄主义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粗看,纵横捭阖,激越跳宕,画如破竹,气势如虹,画笔驰骋,任由主宰;细看,色彩淋漓处见精致,潇洒俊逸中见风神,并将浩然之气、阳刚之美、英雄主义等精神渗透到作品之中,令人叹服。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中国画家眼中,万物皆有情,而中国画正是画家与自然对话中,意境心灵的反馈。周锡良的中国画作品里,除了葳芨丛中的大虫外,我们还看到生活中常见的花果虫鸟,池塘杂草、莲叶田田等,给人以一种朴实亲近的乡土气息,从而拉近了不同群体和艺术之间的距离,让画作本身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被冷落、凋零。

 

  欣赏周锡良的花鸟中国画,如同聆听一部华彩乐章,或者说是急管繁弦的江南丝竹,是对大自然的讴歌,对生命的赞颂,对美和爱的咏叹,唤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乡土、热爱人民的美好感情和高尚情操。因为花香鸟语、春华秋实,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血汗浇灌的祖国沃土的绿色生命。

 

  在诸如《鹭图》、《晨曦》、《双雁》、《宁静致远》、《八仙》、《伊甸园》、《雁归》、《清凉国》、《芭蕉白鹭》等作品中,不仅让人看到了繁盛豁达、泱泱大度、惟妙惟肖的“形”,也看到了丰实欢乐、典雅秀丽、生机勃勃的“神”,甚至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鸣,感受到了融融阳光和画家亲近自然的赤子般爱心,使人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了心旷神怡的诗意境界。

 

  已过天命之年的周锡良,心镜不在于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他愿意将书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养性、静心的过程。这种对艺术的理解,与他的气质完全一致,眼前的周锡良儒雅温和,有谦谦君子之风,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书画者的情调或是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慢慢渗透到自己的笔画中去,不知不觉间便把心性流露出来了。非人磨画画磨人,一如他的作品,超然逸品、遒丽天成,尽显张力之美。

 

  无论花鸟荷禽间或葳芨虎啸,周锡良的艺术内涵便是意境与深邃的抒发,寄情中国画的美学张力,浑厚苍润,严谨朴实,色彩酣畅,与自然融为一体。著名的中国画鉴赏家姚江进评价周锡良的作品:“画法宜熟,色彩宜润,丘壑宜稳,三者得而大美在其中矣。”对于学术界的评价,周锡良称,自己作画时讲究美学韵律,即“一曰张力,二曰色彩,三曰线条,四曰气韵。”这说明周锡良对于中国画的理解不仅有了自己的创新,还体现了对恩师——中国画大师陈大羽先生的艺术内涵的继承与发扬。

 

  展一纸素笺,砚一泓色墨,持笔画吟,掭笔色墨,墨色缱绻……细品周锡良之画,渐觉心澄气静、恬淡无欲。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