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 章节阅读

交易有“瘾” 购并案举世无双

——资本之王:桑迪•威尔

 

      一个与“交易”一词并列的名字——桑迪•威尔,这位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花旗集团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不仅重新赋予了“交易”一词一个全新的定义,而且逐渐成为了交易的化身。交易比传统商业更能创造现代商业神话——挑灯夜战,创业与毁灭,买卖股票,创造财富。他成立自己公司的时候,他的周围就聚集了一些极富才能的人。1998年的花旗公司与旅行者公司的合并,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历史记录——7000亿美元。在宣布合并之前与克林顿总统,鲁宾财务部长等通电话时,鲁宾幽默地说:“让我猜猜,你要收购美国政府”。

      如称桑迪•威尔(Sandy Weill)为“交易人”这种叫法就其本身而言没错。但是,人们不断通过自己的辉煌业绩或缺憾来重新诠释成功与失败。威尔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花旗集团(Citigroup)的主席兼CEO,他不仅重新赋予了“交易(deal)”一词一个全新的定义,而且逐渐成为了交易的化身。交易比商业的其他许多方面更令人兴奋:挑灯夜战、创业与毁灭、买卖股票、创造财富。    
      做交易会让人上瘾,事实上,2002年3月威尔度过了自己69岁的生日,但是他一直没有停止做交易。他几乎是白手起家创建了两个商业帝国。第一个帝国的巅峰是经纪公司西尔森;第二个就是金融业巨头花旗集团。
      花旗集团在金融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无人能及,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有25万雇员,资产超过15000亿美元。2001年,花旗集团全球收入将近840亿美元,利润几乎达到150亿美元,是世界上赢利最多的公司之一。
      在这样一家庞大的公司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威尔接管花旗集团之前,花旗银行惹上了不少丑闻:替俄罗斯犯罪集团洗钱,帮助墨西哥前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的弟弟隐匿非法所得。挽留花旗集团重要管理人员也是件让威尔头疼的事情。关注花旗集团的分析家们对此表示担心。最值得关注的是,威尔和里德解雇了迪蒙,而且近几年首席财务官海蒂•米勒和联合首席运营官杰伊•菲西曼(JayFishman)也相继离开了集团。花旗集团还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规章调整、法律障碍和业务重叠问题,一些子公司技术平台日益落后,媒体和政府也加强了严密监督。  
      还有人认为,花旗集团的存在严重威胁着美国和美国民众。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花旗集团这样庞大的全球银行“规模太大,一旦倒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花旗集团濒临破产,政府就得帮助它摆脱困境,才能避免发生金融恐慌,这笔钱最终还是要算在纳税人头上。

欲望是生命之源 动力之本

      桑迪•威尔1933年3月16日出生。虽然他的童年并不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但他确实是和他的外祖父母、父母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姨妈、一个舅舅一起住在布鲁克林(Brooklyn)班森赫斯特的一所不大的房子里。他的外祖父母在1905—1907年犹太人大屠杀之后逃离到被俄国占领的波兰。
      报界把威尔的成就归功于他的父亲麦克(Mac),认为是他激起了威尔对商业成功的渴望。但实际上,似乎是威尔的外祖父菲利普.卡利卡(PhilipKalika)给他播下这颗渴望成功的种子。他创建了一家服装公司,并且一直经营了长达40年。对卡利卡家族而言,生意是整个家族的事业。
     1947年秋天,威尔被送到克斯基尔军校去学习,这是一所寄宿军校,它的校训为“永不放弃”。
      1951年,威尔以班级第3名的成绩从皮克斯基尔军校毕业了。太空时代的到来激起了威尔的兴趣,所以他决定学习工程学。他同时被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录取,但他选择了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有工程学学院,而哈佛没有。”20世纪50年代初可以说是康奈尔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它比其他长春藤学校更具进取心。康奈尔大学更欢迎黑人和犹太人。康奈尔大学在学术上也很活跃,开设了十分难学的工程学课程。威尔在康奈尔大学的日子里,这所学校吸引了不少学术巨子。康奈尔大学的工程学专业以严厉出名,威尔学起来很困难。光是物理就使威尔焦头烂额,还差点儿不及格。威尔于是转学政治学,他后来称之为“耍嘴皮子专业”’。
       1955年威尔大学毕业开始在华尔街找工作的时候,这些老牌的公司还地位牢固,颇有权势,仍然不接纳外来者。

频繁收购  打造联合舰队

      威尔刚进入华尔街的时候是一个底层的送信员,每月150美元收入。后来当了5年的经纪人,终于在1960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甚至在那个时候,他的周围就聚集了一些极富才能的人。他早期的合作人包括:现任企业家兼出版商阿瑟•卡特、百老汇制片人罗杰•伯林德、商人马歇尔•科根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前任主席阿瑟•利维特。
      1970年,拥有100年历史的经纪公司显贵海登•斯通即将面临破产而被解散,威尔和他的合作伙伴将比他们的公司大100倍的这个公司买了下来。交易做成后,新公司通常采用两家公司中名声更显赫的名称,为此,威尔将其更名为“旅行者公司”。从此,威尔这家曾经规模很小的公司就变成了收购工具,而收购海登•斯通就成了蓝本:低价收购一家声名显赫的陷入困境的公司,改其名称,关闭经营不佳的分部,将其运营和现有后勤设施整合,削减成本。
      1973年威尔当上了海登•斯通的CEO,当时正值证券业面临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很多大公司都岌岌可危,但是威尔凭借完善的管理、充足的资本,很好地抓住了机会。威尔的公司在1974年收购了西尔森•汉密尔(ShearsonHamill)之后,其规模翻了一倍,改名为西尔森一海登•斯通,并于1979年又收购了利博•洛兹,从此更名为西尔森一利博•洛兹。经过14次的交易,成为华尔街第2大经纪公司。
      1981年,威尔决定将西尔森卖给美国运通公司,自己则进入运通的管理层,从而成
为了一个拥有几百万资产的富翁。但是美国运通实行对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罗宾逊三世负责的直线管理制度,威尔居于第3位。

惊世之举  震撼全球

      1983年,威尔被任命为美国运通的总裁,但是这个职位并不适合威尔,他总感觉自己无事可做。1998年正值全球投资咨询行业的合并大行其道之际,花旗公司(Citicorp)和旅行者公司(Travele)于1998年春天宣布合并。700亿美元的购并资本足以使有史以来所有的交易望尘莫及。
      在合并宣布前的两周里,威尔给克林顿总统、财务部罗伯特•鲁宾(RobertRubin)、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潘(Alan Greenspan)打了电话,事先通知他们,一次大交易马上要进行。当威尔打电话给鲁宾告诉他旅行者和花旗公司合并的计划时,威尔开头就说他有条重要新闻。  “让我猜猜,”鲁开玩笑说,“你要收购美国政府。”
      1998年4月6日,里德和威尔宣布了创历史纪录的700亿美元的股票交割——一个“同等地位的合并”。新的实体将起名为花旗集团,公司仍以旅行者的伞为标识。在联合声明中里德说:“如果我们打算在世界上保持我们民族的领导地位,鉴于国际竞争对手进行合并的迅速节奏,美国的金融服务公司必须能够提供它们的国际竞争对手可以自由提供的同样系列的产品和服务。这一点特别关键。”
      花旗集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其资产接近7000亿美元,那年的收益近50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合并。
      2000年1月,威尔与里德之间在董事会展开的那场决战的一个月前,花旗集团购买了欧洲一家投资银行——Schmde PLC。其目的是逐步建立花旗集团高目标的客户基础。虽然是一次数额巨大的收购,但同时也是威尔新的开始。到那个时候为止,他在整个生涯中还没收购几家外国公司。他参与的有国际味道的任何交易都往往与在国际上有业务的、以美国为基地的公司做的。     
      2000年,威尔染上了海外交易瘾,积极应对花旗集团的主要发展机会存在于国际市场这个现实。在随后的14个月里,花旗集团收购了横跨世界的中级市场公司,其中包括:加拿大和英国的信用卡证券组合;一家在波兰的台湾富邦集团零售银行15%的股份;总部设在美国,而在日本有巨大影响的协富集团,与协富集团的交易成为了最大的新闻。  花旗集团在2000年9月初同意支付这个总部设在得克萨斯的机构310亿美元。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