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 正文阅读

威震北狄--李靖

2010-07-07 14:15:28

      李靖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北周武帝天和六年(公元571年)生于一个官僚世家。幼年时刻苦治学、讲文习武,被誉为“少有文才武略。”青年时更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才华,受到当时隋朝名臣杨素、牛弘的赏识,称其为“王佐之才。”其舅隋代名将韩擒虎赞道:“可以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隋大业末年,由于隋炀帝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大江南北。时任马邑(今山西省朔县)郡丞的李靖觉察到太原留守李渊有反隋企图,准备前往江都(今扬州)向隋炀帝告发。但因道路阻塞被滞留在了长安。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遂逮捕了李靖,下令将他处死。临刑前李靖高呼:“公举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以成大业,怎能因私怨而斩壮士”。李渊一听,觉得此人非比寻常,又加上李世民的劝说,不仅赦免其死罪,并加以重用。李靖终遇明主,在此后唐王朝一系列战争中,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终成一代名将。

      隋朝末年,中国北方的东突厥利用中原战乱之机,再度崛起。不仅扶持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还多次入侵中原劫掠,严重威胁国家统一及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唐王朝建立之初,由于国内战乱刚结束,百废待兴,无力抵抗北方强敌,只能向突厥委曲求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唐朝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突厥则因内部矛盾及自然灾害而国力日衰。唐太宗见反攻时机已经成熟,果断下令讨伐突厥。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十一月,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与李绩、薛万彻、柴绍等合军十万北击突厥。次年四月李靖到达马邑,从情报中得知颉利可汗屯兵定襄(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但内部矛盾重重、士气低弱。认为这是突袭的好时机,便让副总管张公谨驻守大营,亲率三千精骑以闪电之势到达定襄以南的恶阳岑。唐军的神速出乎颉利预料,他错误地认为”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李靖抓住颉利捉摸不透的时机,乘其不备,夜袭定襄,歼敌无数。同时又通过间谍分化离间,使突厥大将康苏密降唐。颉利见状便带领残部灰溜溜地向阴山撤退,李靖遂占领了定襄。颉利撤退中又在白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西北]遭到李绩截击伤亡惨重,逃到铁山一带驻扎下来。颉利自知无力再战,便向唐朝请降,企图待实力恢复后卷土重来。唐太宗识破颉利的缓兵之计,决定将计就计,派出使者与突厥谈判,放松敌人戒备。李靖与李绩会师白道后,领会太宗的意图,为了把握歼敌时机,不经上奏,共同制定了作战计划。李绩率军在碛口(今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西南)设伏,切断了颉利北窜道路。李靖率领一万精骑,携带二十日干粮风驰电掣般到达铁山的突厥大营。并以浓雾为掩护,向突厥发起突然袭击。突厥军顿时乱作一团,迅速崩溃,颉利率残兵败将向北远遁。这一战歼敌万余人,俘虏突厥男女十余万,缴获牲畜几十万头。斩杀义成公主(颉利之妻)活捉可汗之子叠罗施。颉利逃遁至碛口被早已埋伏在此的李绩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颉利只带几名亲随逃脱,但不久就被唐军活捉。东突厥汗国至此灭亡。东突厥的覆灭使唐王朝的威望扶摇直上,四方大小部落可汗纷纷称臣,共尊唐太宗为“天可汗”。中国北方也因此数十年无大战乱。突厥的平定结束了中原王朝向突厥委曲求全的历史,巩固了国家统一,保障了中原地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为“大唐盛世”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李靖的功绩当永垂青史。

      突厥征战胜利后,唐太宗为表彰李靖功绩,封他为代国公,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职位相当于宰相)。李靖虽身居高位却从不居功自傲,与朝臣和睦相处,多次受到唐太宗赞扬。名相王珪称他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这是对李靖最恰如其分的评价。贞观十一年改封卫国公。在凌烟阁上的唐朝开国二十四功臣画像中,李靖也位列其中,足以说明他对国家的巨大贡献。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靖以“足疾”为由请辞在家,但不久唐朝西部民族吐谷浑发动叛乱。唐太宗又重新启用赋闲在家的李靖,命他征讨吐谷浑。次年四月,李靖率军进抵吐谷浑的伏俟城,伏允可汗闻讯退守大非川,并烧光野草,阻唐军进攻。此时,众将皆提出“草已烧,春草未生,马无食,大军不可深入,不如暂驻鄯州,待草生马肥时再图进取。”唯行军总管侯君集认为“敌主力未损,暂驻鄯州,必反扑。且敌西逃,军心涣散,士气低弱,战斗力不强,一举击之必获全胜。此天赐良机,若迟疑,悔之晚矣。”李靖果断采纳侯的建议,率军越过积石山,深入敌境几千里,沿途数十战,歼灭和收降敌军二十万。吐谷浑部众杀伏允可汗降唐,李靖立幕容顺为可汗后,凯旋而返。唐朝西部的河西走廊从此畅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此次战役后,李靖为避免政治斗争而常居家中,深居简出直到去世。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一颗功勋卓著的将星陨落,享年七十九岁。谥号“景武”。唐太宗将其陪葬昭陵,并将坟墓修筑成铁山、积石山的形状,以纪念他平定突厥、吐谷浑的丰功伟绩。 
      李靖不仅能征善战,且对兵学也有极高的造诣,一生军事箸作无数。但除《李卫公问对》和《卫公兵法》外,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亡佚。《李卫公问对》是一部记录唐太宗与李靖讨论军事问题的箸作。该书分三卷,约一万三千余字,共有九十八个问答。内容涉及阵法、训练、军制、作战等若干问题,特别是书中关于奇正之法的论述更是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书与《孙子兵法》等七部兵书一起在宋代列入了《武经七书》,成为后代学习兵学的重要教材。《卫公兵法》早在唐宋之际就已亡佚,现存的辑本是清人汪宗沂根据《通典》、《太平御览》、《武经总要》所引的佚文整理而成。此书保存了李靖部分军事思想,对李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纵观李靖的军事生涯,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可以总结为:善意观察战场形势、果断把握战场时机、巧妙运用奇正之法。正如他所言:“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