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专家新论 >> 正文阅读

关于心悸的分析与论治

来源:吕文峰(口述)  2013-06-28 14:30:12

 

关于心悸的分析与论治
        
       一、什么是心悸?
       
        心悸,悸者、跳也,心悸也就是心跳,但它不是正常的心跳,而是在心气虚衰的状态下发生的一种不正常的心跳,正常的心跳平时自己是察觉不到的。而“心悸”它是一种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心悸动衣跳欲出咽,耳闻如鼓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多呈阵发性,它多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特别是因害怕而发生的一种心跳称之为心悸。
        
       本病在中医学中,又称之为惊悸与怔忡。中医认为“惊悸”,顾名思义它是由于恼怒或受到惊恐诱发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自觉心中跳动不安,其病势较轻,此称之为“惊悸”。而“怔忡”则是外无所惊,它是由于平素心气虚衰,复因劳累过度而引起的心跳。其症状是患者自觉心悸、神志不安、忧虑害怕、恐惧无主,其症状属于正虚邪实病势较重,此称之为“怔忡”。
     
      我认为不管是“心悸”与“怔忡”,均以心脏跳动不安为其主要症状,故可以“心悸”一名概而论之。
    
      古代医学关于“心悸”的病机,病因辩证分形论点甚多,如心虚胆怯型、血不足型、虚火旺型、心阳不振型、饮凌心型、血阻络型、药物中毒型等等,进行辩证施治。而我认为不论是什么型,它的主症都离不开心悸,而心悸又都存在与现代医学的各个病种当中。如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慢性心力衰竭、病态竇房结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等都与心悸有关。
    
       从医疗的实践中,我认为心悸就是心脏各种病变,反应到临床的自我感觉的一种症状而已。要解决心悸问题,首先要知道心脏在人体内工作的原理。人生活在世,生命的活动主要靠呼吸和吃喝两项来维持生命的活动。呼、既呼体内之浊气,吸、即吸收自然界之清气,吃、即吃纳五谷之精气。喝、即喝水中之精液。而这三者,经过脾胃的受纳与运化,最后经过各有管器官的协调共济,化赤为血,进而入脉管之中运行。而血液在脉中的运行主要依靠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又依靠带有新鲜氧气的血液滋养,这样肺也就成了了呼浊吸清、血液供养氧气的主要器官。但所有器官的协调功能,最后都要靠心脏的泵血功能来完成。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把带有新鲜氧气的血液从左心室泵出供养周身,再由右心房收回,已被身体作用过的静脉血后由右心室泵给肺脏进行气体交换后再由有心房收回带有氧气的肺静脉血来供应左心室而泵向全身。这种8字体的大小循环主要就靠心脏的一缩一张,也就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即心脏的跳动来完成的。在生理上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而竇房控制下的节律为窦性心律,窦房结的自律起搏数为60—100次/分。因此,正常的心脏跳动应当是心动有力,节律整齐,心动次数应为60—80次/分,低于60次/分,则为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分则为心动过速。不管是缓或是过速均为心衰的一种表现。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窦房节就好似心脏跳动的电动机,而心跳则是心脏泵血功能的正常体现,那么心悸,就是心脏在病理情况下受到病邪的积累所表现于临床的一种自觉的症状,每当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疾病,累及心脏时,心脏就要超负荷的运转加快心跳次数来加大供血量和供氧量来维持身体抗疾病邪,而一旦病盛邪时就会损伤心动功能而出现心动过缓,使心脏的动力起搏功能减弱,而出现心动无力过缓等现象。此既是心衰的一种表现,不管是过速还是过缓都会损伤心脏的动力功能,而使心脏逐渐衰落的最后出现衰竭现象。所以我认为“心悸”既是心在在病理条件下为了供血供氧,也是为了心脏自身有充分供养自己工作能量带有新鲜氧气的血液,而自我采取的动力调节功能。即加快心跳次数来补充和恢复自身的泵血功能,而在这种情况下,反映到临床的一种自我感觉症状那就是“心悸”。所以说:“心悸”确实是一种心脏在病理条件下,由于心动功能受损使心力衰退,表现于临床的一种自我感觉现象。既然如此,治疗“心悸”,使心悸彻底消失,而恢复正常的心跳功能,才是治疗各种心脏病的唯一标准。而在病理情况下,能用药物或其他医疗方法,迫使心悸消失使心脏恢复正常的泵血功能。使受病的器官得到充分的带有新鲜氧气的血液,也正是扶助受病器官战胜疾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故而,古人都把各种疾病累及心脏和各种心脏病自身反映到临床的一种自我感觉症状。
  
      关于“心悸“的治疗:从我的医疗实践中我认为关于心悸的治疗就是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脏病的治疗,人们所患的不管是哪一种心脏病都不是一日成疾,而是逐渐发展而来的有部分是属于先天遗传,多数是因其它疾病逐次累及心脏造成心脏功能减退,绝非朝夕之事。就如风湿性心脏病,因风湿反复发作累及心脏,而风湿所产生的溶血性链球菌还能促使心脏瓣膜产生炎性改变,形成风湿性心脏病。当你有自我感觉出现心悸症状时,其病就已经成型,其实在你发现“心悸”的很早以前,你的心脏就已成病态,只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你不知道罢了:其一、有些大夫根本不负责任或医术不高,不能明确诊断与治疗;其二、就是生活条件差,平时不能做身体检查;其三、自己平时对本身注意不够,明知道自己有头昏、乏力、心慌气短、活动后则心悸加重,休息片刻一会就一切正常,不当回事。其实这正是心脏功能受累,心脏本身形成不堪重负表浅的病变,有的已形成比较中的心脏病变,但患者反应不大,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比较重的心脏病,我称此症为“习惯性心脏病”鉴于以上情况,我建议医师和患者对于心脏病应早发现、早诊断、及早采取预防性治疗为好、不要等病入膏肓才去治疗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便给您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关于心悸初期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必须学会正确的使用听诊器,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把心脏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国作为人类第一杀手的心脑血管疾病估计就能减少80%左右。
关于心悸的早其症状,患者可见头昏乏力唇色青紫、心慌气短、视力减退、脉迟或速、舌质胖大而有齿痕,听诊可见心音有所改变,如心动无力者可见音低沉,钟表率重者可听到心律不齐,结代音、间停音、早搏音、收缩期杂音、漏血音、舒张期杂音漏血音、心力衰竭等有了以上症状加之听诊后听到的心音即对心脏早期的病态改变做出明显的诊断和治疗。
 
关于中医脉诊与听诊的论述。
 
中医诊脉我有四句话概括即八刚辩证:八刚叫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八刚的基础上我总结出指导我自己以八刚辩证为基础的诊脉原则,并把它编写成歌词:“阴阳脉性为总纲,表里脉位浮沉商,寒热脉律迟数辩,虚实脉力强弱详”,从上面四句话看,我们把脉的性质、位置、快慢、强弱、作为八刚的标准,把脉性、脉位、脉律、脉力,作为平定疾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依据来帮我们进行辩证施治。其实中医古代的脉学甚为复杂,但是有些事我们后世学者很难掌握或根本就是掌握不了的一门玄学,,中医讲辩证施治,四诊合参,这才是中医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说诊脉并不是万能的,为什么古代中医有从政捨脉之说呢?这是因为脉诊错误或玄脉,根本无法诊出或脉象根本就不能反映出疾病的病名或疾病的位置所在。故此,我说诊脉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中医的一种辩证工具。有的患者说某某医生的诊脉真高,他连我肛门上的痔疮都看出来了,请问我们医生本人这可能吗?我们都知道,任何疾病它都有一定的病变规律,和它的外在表现。于是我们的部分医师在诊脉的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做业术就在诊脉的同时把病变的规律及它外在表现说给患者:如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大夫诊脉时便问到你最近是不是头昏乏力多梦等,患者马上说对,大夫您说的太对了,而医师也很高兴,他不说这是他的做业术,而是说他的医术如何高明,其实高不高明只有他自己知道。综上所述:我想我们医师一定要做到四诊合参、辩证施治、更应结合现代医学、中医除诊脉外,必须拿起听诊契和血压计,因为听诊器和血压计在诊断疾病和辩证施治过程中,它已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天长日久您所积累的经验是很多仪器所不能及的。有如此先进的东西,我们中医为何不用呢?
 
二、关于对心悸的治疗
 
我认为治疗心悸的根本目的是恢复正常心跳,只有恢复正常心跳才能保证体内的血液及氧气的正常供养,以扶助正气抗击邪处、恢复健康驱逐病邪。目前我认为治疗心悸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药制剂香丹注射液,在内关穴上做水针疗法可见奇效现名香丹注射液,原名丹参注射液,此药是中药丹参和降香的复方制剂。它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液流量,主要用于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但是用于关内穴做肌内注射在瞬间既能改变心衰和心悸现象使心脏功能恢复正常。这绝不是药物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所能起到的作用。我想可能是药物通过神经或生物电直接控制心脏窦房结激发窦房结自律作用增强而起到的疗效吧,但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待于医者做进一步研究。具体做法:1、取丹参一支、0.45m注射器一支,并取人参吸取1/3内关穴做常规消毒后将人参注射液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缓缓进针得气后回抽,看看针头是否有血,无血后即可将药液缓慢注入。对于心衰病重体弱或老人一定要取平卧位必须在听诊器听诊的情况下进行。即监听以防心动发生竟处,好及时救治。2、继用气功针扶正治疗心悸,除水针疗法外还要用气功针针刺治疗,治疗后并投以中药,亦可在此基础上配合常规疗法,以巩固疗效。气功针取穴主要以太阳、百会、足里、脾俞、心俞‘肺俞’内关等穴,并可根据身体情况随时配穴治疗此症,水针气功针同时并用,间日针疗一次,并配合中药同舟共济,用此方法配合治疗各种心脏病随心应手。除器质性心脏病外治俞率可达100%,就是器质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此方法亦有效,但不可能百分之百彻底治愈。此方法配合治疗各种心脏病的主要特点是:1、见效快,经一次治疗后患者会像正常人一样走出诊室;2、治愈快,经几次治疗后轻者即可彻底痊愈了;3、抢救快,一般较重患者就诊时心衰欲脱者在听诊器监听下用水针抢救后可当及恢复正常,病情虽然危重,但经几次抢救和巩固治疗后均可入平稳像正常发展;4、不管心脏病有多重,配合此方法只要见效就可彻底治愈。注:1、对那些急性细菌性传染性疾病或心脏感染者用此方法配合治疗确实有效,但必须注意以抗菌等常规治疗为主切不可因病情好转而忽视治疗。2、中药可用黄氏、当归、石菖蒲、羊藿叶、制附子、肉桂、龙脑、共制为面,每日服用三次,此方可作为基方随症加减用药。注:用气功针配合水针疗法,以治愈各种心悸患者千余例,疗效甚佳。
                                                                                                                                                                                           (责任编辑:张秀云)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