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对话人物:青海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史军放
对话记者:魏金玉
说起知识产权中的专利,很多市民会觉得很高大上,其实不然,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天天用到的手机和汽车,就是由上万个专利技术生产出来的。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专利已不再专属科研院所或院校,而成为企业竞争的硬实力,个人实现创业、创新的实力证明。近日,记者采访了青海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史军放,请他谈一谈我们老百姓身边的知识产权。
我省专利申请增速拿下多个全国第一
记者:近年来,我省专利申请增量大、增幅快,这个增长速度在全国范围来讲处于什么位置?
史军放:我省从2008年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知识产权工作以全面提高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综合实力为抓手,以引领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全省专利申请6799件,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总申请量突破万件大关,7件专利获中国专利奖。
特别是2015年,我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居第一,其中专利申请受理量达2590件,比上年增长68.8%,专利授权量为1217件,比上年增长96.6%,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35件,比上年增长43.9% ,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专利质押贷款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增长率居全国第一。
政府引导企业重视促专利快速增长
记者:支持我省专利申请快速增长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史军放:专利申请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我省相关政策的支持。早在2006年我省出台了专利申请资助的政策,2013年科技厅和财政厅出台了专利授权奖励办法,从专利的申请到授权都有了资助和奖励的优惠政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省科研院所、院校和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而我省的专利申请也是从2013年开始有了较大的增长。今年,我省以“数量布局、质量取胜”为发展理念,在狠抓数量增长的同时,围绕我省盐湖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开展重点企业专利战略引导工程,组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企业管理规范工作,在锂、镁等产业组建以专利、标准、商标等为纽带的知识产权联盟,并开展企业专利“清零”工作。
有了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加上市场竞争的洗礼,企业对专利申请也越来越重视,是促进我省专利申请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
记者:作为专利申请的主力军,我省通过国家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多少家?
史军放:根据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对比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达到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86家,2015年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9家,企业数量在不断增长,其专利申请量更是翻倍增长。2015年,53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交了450件专利申请,而56家企业获得270件专利授权,申请量比上年(2014年)增长了139%,授权量较上年增长101%。此外,去年通过省级标准的科技型企业共219家,其中63家提交了440件专利申请,44家获得129件专利授权。这些科技型企业都是我省专利技术申请的大户,推动着行业不断前行。
专利技术让企业尝到甜头
记者:我省专利的转化程度如何,专利技术转化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实惠?
史军放:随着我省专利申请的快速发展,专利技术转化率也不断提高,我省专利技术转化应用率最高、最好的典型企业,还要数我省的特色企业盐湖集团。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专利73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其创新发明的“固体钾矿的浸泡式溶解转化方法”专利技术,使察尔汗盐湖长期以来不能利用的零星低品位固体钾盐变成可采资源,固体钾矿可采品位由8%降低到2%,由此新增钾盐经济基础储量1.37亿吨,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察尔汗盐湖”。这一技术也使我国低品位钾矿开发利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民间发明人专利申请热情高涨
记者:在各种专利申请中,我省的民间发明人申请专利的多不多?
史军放:其实,知识产权天天在和老百姓打交道,很多企业专利技术的应用最终的落脚点是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除此之外,民间发明人的发明专利也在不同程度地优化着我们的生活,如剥皮机、洗碗机的发明等等,很多在生活中是很实用的发明。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发明的热情在高涨。在我们的统计中,非职务发明也就是个人发明申请专利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专利申请主要以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据统计,去年我省个人专利申请量是482件,占总申请数量的19%;个人获得专利授权338件,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28%。按照申请地域看,西宁的民间发明达人较多,占80%,海东占9%,海西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