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英成为社会分化的稻草人
问题是这里的“才能”标准,基本上还是以可以客观量化的学业成绩为主。而精英教育机会的剧烈竞争,导致成绩和其他入学标准的不断升高,其累积效果,是除了亚裔之外,美国精英教育机会日益限于具有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从小注重子女教育和智力开发的上层阶级以及知识精英家庭。
即便是常春藤校园里受到平权政策“照顾”的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统计表明绝大多数来自家境富裕的中上阶层。由有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贵族中学毕业的奥巴马又是一个例子。
还有《华盛顿邮报》近日指出的美国精英男女彼此通婚的社会风气(奥巴马和克林顿夫妇都是例子),强化了美国精英教育机会在上层阶级中的世袭趋向,进一步加宽了精英阶层与一般中下阶层平民的社会距离。
虽然小布什总统这一耶鲁、哈佛双料校友代表的共和党上层也是精英教育的产品,但是共和党近年来却精明地对草根阶层维持了一种反精英主义表象,民主党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醒目地建立了肯尼迪总统以来,最具常春藤色彩的精英内阁政府。
总体说来,美国精英教育产品也确实具有强烈的自由派偏向。例如哈佛学生中,72%承认政治态度比美国整体偏左,只有10%认为自己比美国整体偏右。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大势下,美国的社会上升机会日益依靠专业知识,大批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蓝领中产阶层因此受到挤压,经济和社会地位不断下滑,不能不产生或加剧对上层精英的一种怨恨。
共和党与“茶叶党人”因之大肆宣传:民主党自由派精英高高在上,养尊处优,“不识稼穑之艰”,与美国平民生活脱节,获得了面临就业和经济困境的大量中下层白人的共鸣。不仅奥巴马和民主党领袖在中期选举中遭到巨大压力,《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都指出,整个精英阶层都感受到来自茶叶党人的“讨伐”。哈佛前校长萨默斯行将辞去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与这一政治压力密切相关,也是共和党“仇精英”策略的牺牲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