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涨价声,声声入耳……
今年以来,继“豆你玩”、“蒜你很”、“姜你军”之后,食用油、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也应声走高,经历了一波惊心动魄的涨价。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除了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外,人们发现,有关吃、穿、住、行的价格都在上涨,物价因素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谁是物价上涨的“元凶”?美元似乎难逃干系。作为全球主要定价货币,美元贬值引起原材料、石油和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极有可能引发全球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今年下半年,由于美元贬值,已经引起全球小麦、玉米和棉花等商品价格大幅度上升,有些品种的价格涨幅甚至已超过50%。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和波动受国际共同因素变化影响的比例均已超过50%,这使中国很容易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5年输入型通胀及成本推动型通胀叠加的压力不可忽视。令人担忧的是,或许物价上涨才刚刚开始。
北京
推倒涨价“多米诺”
现在,由于物价开始上涨,王大妈一家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节约”,一分钱也不能乱花。10月29日,王大妈在超市里买了1斤瘦猪肉、2个圆萝卜、1斤青椒、2斤西红柿、2个嫩南瓜和6个蒜头,这些东西花费40元。“同样花费40元,在过去还能多买1斤肉,而现在就要少吃1斤肉了。但这些也勉强够一家人吃一天了。”王大妈说,“但愿物价不要在更大范围内继续上涨。”
赵小姐是一家外企白领,本想商场打折趁机买件外套,可到了商场才发现,打完折1000以下的长款外套基本没有。“现在的衣服越来越贵了,早就听说今年羽绒服要涨价,我夏天就囤了一件,可没想到其他的衣服还这么贵。”于是,赵小姐取消了添置新衣服的计划。
今年以来,棉花的价格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一些棉质的服装、毛巾等,也通过涨价来化解成本压力。监测数据显示,在北京,内衣、毛巾等商品平均涨幅在13%-24%之间,其中内衣涨幅最大,以“宜而爽”为例,平均涨幅23.7%;男、女棉毛衫裤套装从63元上涨至78元,涨幅为23.81%;男女暖棉套装也从70元上涨至94元,涨幅为34.29%;男女儿童套装平均上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