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太平洋2010”军事演习中,第3陆战队旅2营G连的下士约翰•罗杰斯(John Rogers)正在警戒,他和他的弟兄们已经夺取了一块区域,为在夏威夷比罗斯(Bellows)空军站(Air Force Station)的海滩上进行的两栖登陆做好了准备。G连在此次演习中担负着试验“强化连级作战”概念的任务。
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小规模作战部队可能覆盖更广大的地区,与其它的友军部队拉开一些距离。针对这种战斗空间“分散化”的趋势,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在试验让一支步兵连(配属于更大的指挥部)在战场上成功地长时间实施独立作战行动的能力。
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将这种试验称之为“强化连级作战(ECO Enhanced Company Operations)”。海军陆战队尝试这一概念上已经有了几年的时间,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年8月1日,在夏威夷举行的“环太平洋2010”军事演习中,海军陆战队在一次模拟战斗中对更为成熟的“强化连级作战”概念进行了严格的试验。
2008年10月,海军陆战队司令詹姆斯•T•康威上将在《强化连级作战概念(Concept for Enhanced Company Operations)》文件中阐述了海军陆战队作战行动面临的挑战。康威上将说:“原来通常由营级指挥及其参谋人员承担的集体任务和战场空间现在常常落到连级指挥官头上。但是连级的能力却没有跟上。我们的连级指挥官要做好准备,成功应对角色扩展,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文斯•格尔丁(Vince Goulding)是一位退役海军陆战队上校,也是一位步兵军官,他曾任在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担任试验部的主任,从事发展“强化连级作战”概念的工作。他的办公室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匡提科。这位陆战队上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概念的发展源于“连级层次作战常常十分困难”的现实。连级部队常常会接到一些以前没有训练过、装备或人员都不足以完成的任务。
他指出,在“环太平洋2010”军事演习“强化连级作战”概念试验之前,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进行此类试验已经有7年之久,不过最初的概念是“分散化作战(Distributed Operations)”。各界对“分散化作战”概念的反应并不好,康威上将甚至还反对它。所以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决定采取另外的方式。“强化连级作战”概念应运而生。
古尔丁透露,在“分散化作战”概念试验中,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对单兵陆战队员及其所在部队的训练、装备和人员配置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海军陆战队战作战实验室上述分析的结果,就是海军陆战队对年轻陆战队员和基层指挥官的训练和职业军事教育进行了改革。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个步兵营获得了另外总额为1900万美元的装备投入,其中大部分用于通讯能力建设。
他说:“很显然,如果我们将要进入一个分散化的战场,我们必须具备很可靠的通信能力。预算增加之后,每名陆战队员都拥有一部无线电台;班指挥官拥有一部更好的无线电台;排指挥官则拥有数量更多、性能更好的无线电台。”
这些变化发生的时候,正好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将军开始担任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MCCDC Marine Corps Combat Development Command)司令,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即隶属于该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