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某些方面甚至迷雾重重,但主体形势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时代变迁的“量变进程”较快推进,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半月谈》2010年第23期)
11月11日,奥巴马(左)与李明博在首尔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G20实际上成为新兴经济体同老牌发达国家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金融体系改革方面,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总体投票权将接近5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砖四国”总共持有的份额将升至14.18%,接近否决权的边线(15%);经济复苏方面,新兴经济体快速向好,老牌发达国家增长乏力,进一步显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大国关系方面,英国继日本之后,也提出了要与美国建立“不盲从的”同盟关系,老同盟国土耳其也不那么听话了,开始同一些美国不喜欢的国家加强联系。 美国现在仍然是这个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但指挥棒越来越不灵,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龙头老大”。正像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的那样:(现在)东方在增长,西方在衰退;西方充满担忧,东方满怀希望。这正是对当今世界两道不同风景线极佳的描绘。 美国试图力挽颓势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面临着“时代变迁”的残酷现实,力不从心。今年5月,奥巴马在西点军校讲话也承认,美国再也不能在世界上单独行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报告也说:“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崛起,一个全球多极体系正在崭露头角。” 为此,一年多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多次谈到“多伙伴世界”的外交理念,说什么美国将致力于“通过更多成员的更广泛合作,减少竞争来发挥领导作用,从多极世界走向多伙伴世界”。很明显,“多伙伴世界”的战略目标是美国希望继续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 奥巴马“外交新政”从一开始便不断在美国领导驱动和寻求围绕它转的新型伙伴驱动之间转悠;在价值观驱动和利益驱动之间,以及争取合作驱动和蓄意遏制驱动之间摇摆。经过不到一年的实践,奥巴马政府便按捺不住了,去年年底以来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政策宣示和表演。 奥巴马去年11月访日之前,公开声称他是美国第一个“太平洋总统”。接着,他又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高调宣誓:“美国决不当老二”。希拉里·克林顿紧密配合,说得更多。9月8日,她声称,“美国领导全球的模式卓有成效”,应该抓住眼前的新机会实施海外领导。 美国一直自诩世界“领导”,如今何以如此喋喋不休、大谈特谈?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和它日益力不从心处境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霸权思维和脆弱心灵的矛盾和碰撞越来越明显。2010年,在应对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改革、气候变化、地区热点以及同各大国关系方面,美国都有很多表现,最突出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东亚问题的介入。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