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艺术人生 >> 正文阅读

朱伟:当代水墨要与中国现实对位

来源:99艺术网  2014-04-25 14:30:02

  2013年11月3日,由知名策展人朱朱策划,北京今日美术馆、印尼国家博物馆、新加坡MOCA当代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朱伟个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开幕。
  朱伟1966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他是为数不多的使用传统的水墨画解释中国社会现实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从1993年起,朱伟已连续以水墨画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展览。他的创作以水墨画为主,他同时也创造了许多雕塑和版画。对现代中国人生活现实的把握是他的艺术的核心。
  朱伟的水墨画有一个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品质,总是能够以他自己独特的视角悄悄变换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观点,自由地穿越童年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虽使用的是传统媒介,但他独辟蹊径而自成一体。其笔下人物除自嘲的疑虑,家常、荒谬、麻木的熟悉气味外,更传达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而温暖的人性光芒。朱伟被称为“第一位将工笔画手法引进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
  此次展览应该说是本年度今日美术馆的压轴大展了,在展前的布展现场,记者看到艺术家朱伟亲自带领布展团队忙碌的工作着。百忙之中,朱伟与记者席地而坐,从这个展览聊起他的艺术历程,又聊出了对当代水墨现状的看法。
  记者:您是最早进行当代水墨创作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元老级的人物了,那么此次在今日美术馆做的这次带有文献性的展览,您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候来做?
  朱伟:2009年的时候,今日美术馆前任馆长张子康就邀请我做这个展览。可是因为从2005年开始我就不怎么画画,而是一天到晚瞎琢磨,我就没敢接这个,其实当时已经基本策划好了,但是最终还是没做,然后就一直推到2010年,之后又推到2011年,最后直到今年才实现。我从2012年开始创作了一批“水墨研究”系列,也是觉得到了可以曝光的时候了。从今日美术馆邀请这个展览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年了,陆续攒了一些东西,我始终觉得没有新意的东西我不愿意往外拿,要让人觉得应景,现在因为有新的了,搭点儿旧的,觉得出来现个眼,差不多值了。这个展览所有作品都是借的,这里面没有一张是可以销售的,全都是借回来的作品,纯文献的展览。这里有1/3是海内外私人收藏,有2/3是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朱伟作品

  记者:这次展览除了作品之外还包含哪些内容?
  朱伟:每一张画都配有一份文献资料,那个文献不是我写的,是我把出版物中提我的那段裁下来、标出来的,这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有出处,连网站都有截屏。因为当代水墨画需要很强烈地被人认识到,才能抛弃以往大家对传统水墨的认识,感觉老是跟社会现实隔着。其实水墨画跟现实是有所互动和交融的,而媒体是社会公众的一个反映,说明我的水墨画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说的事人家看明白了才会发表对你作品的观感。
  记者:对于您创作的整个发展过程,您自己是如何总结的?
  朱伟:从1987、1988年那批作品开始到现在,其实是一个语言逐渐简化的过程。一开始比较丰富,热热闹闹的都是早期的,素净的都是近期的。其实对于艺术家来说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创作最初都有千言万语想表达,什么都看在眼里,都觉得是素材,后来发现有的可以取舍了,但没取舍能力,再后来有取舍能力了,又开始选择,其实选择是最痛苦的,现在是有能力决定哪个最合适。从一开始什么都画到现在开始选择地画,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记者:目前很多当代水墨艺术家都将“水墨”这个物质进行拆解,也对“水墨”的概念进行重新认识,但是您的创作似乎还是遵循着传统的技法进行个人观念的表达,为什么您没有对“水墨”这个媒材进行过多的尝试和实验?
  朱伟:要改变、改良一个东西有两种方法:一是从题材上,不改变它的载体;还有一种是彻底否定,重新来,比如实验水墨。我对实验水墨不排斥,我抱着积极的态度,因为我认为实验水墨是中国几千年水墨历史上唯一出现的新品种、一种绘画方式,因为以往水墨画主要是山水、人物、花鸟等,只有实验水墨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过去是没有的。实验水墨是西方的观念,西方的当代理论、西方装置艺术的混合在中国水墨画、中国传统文化上得以体现的,它没准是未来中国水墨画能够从文化上跟西方文化互动的一种艺术方式。从结构上对我来说还是画画更过瘾,可能我的能力就是这样,画画说个事还行,折腾水墨这种介质,对我来说稍微困难一点,但是我完全赞同实验水墨的方式,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记者:也有一些作品根本不用水墨,有一些是影像,您觉得可以列为当代水墨的概念范畴吗?
  朱伟:当代艺术有个特点:第一是反映现实;第二是用高度的现代科技文明重新作为载体来解释以前艺术家必须拿笔墨、纸、画布来画的画。有的人用录像来做水墨,但是必须先画出来,再用录像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因为观众看录像、看电视,不能纯粹像白南准那样就拿电视做一个东西,那只能反映现代科技。
  记者:如果只是想表达一种水墨的精神内核,可能不是用水和墨做出来的,就是表达水墨那种意境或者感受呢?
  朱伟:必须要有很强烈的水墨特质在里面。举个例子,不用拿水墨说事,比如油画,那个人就是既不用油画颜料,也不用画布,做出来的只能是“油画”的变异、变种,西方人也不会接受是油画。为什么这样的水墨非得让中国人接受呢?我觉得必须合理,抛开以前的载体、技法、传播方式、表达方式非得用一个东西逼着你承认是水墨?
  记者:其实很多人对“当代水墨”这个词有质疑,觉得概念不是特别清晰,您怎么看?
  朱伟:很多事情要问一个为什么,就是为什么好好的,非得说它是当代的?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一个小姑娘一直强调自己十八岁,那她为什么总强调年龄呢?因为她背后有一个动机。有时候强调当代水墨是因为很多事情、很多人无法用笔、墨、纸、砚来反映当代题材,最后只是在名称上面命名是“当代水墨”,其实画得东西很传统,没有什么意思。再者,所谓“当代”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东西,本身带有一定实验性,“当代”是现在进行时,实验未必就是成功的。所以很多人说当代性,我觉得可能没有理解当代的另一面,“当代”就是这个事可成可不成,当代艺术就是成和败各占一半,它是一个过程,当代的东西是无法判断的。但大家为什么喜欢当代呢?因为说的是当代的事,大家对它表现的东西有感觉。比如《韩熙载夜宴图》,大家也没见过以前是什么样,尽管说这幅画在过去是极为当代的、属于政治波普类型的工笔画,当时说的是当代的。现在时间过去了,观众也无法体验当时的生活,没过过那个日子。所以很多老是强调当代,也是需要勇气的,首先你要做好准备承认自己有可能就是失败的,当代艺术就是这样,几十年、几百年过去以后,大家再看“二战”以后西方传过来的当代艺术各种形式、流派、艺术家不会留下几个,只能留几个比较成功的得到了认可。
  记者:那您认为传统水墨中的笔墨,对于当代水墨来讲是否还是一定要具备的,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朱伟:必须具备!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吴冠中和万青力也有一个笔墨争论。我觉得能为水墨画而争论说明他们还是重视,眼里还看得进去,这就不错了,没有必要争论谁对谁错,你表现它就足矣,现在还能想起水墨画说明它是成功的。
  记者:我发现您近年画面的形象挺固定的,这么多年几乎变化不算太大,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朱伟:是没太大变化,我怕别人记不住(笑)。
  记者: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一点您已经是非常成熟,那么有没有一些地方是到目前为止,您还难以突破的地方?或者说接下来,还需要花更多精力去研究和实践的?
  朱伟:还是“水墨研究”系列,准备最近几年不断地完善。传统技法完全够,两、三千年的技法怎么就不够用呢?就看会画不会画了,总说技法不够用,都是瞎说。
  记者:了解您的人一定知道,您热爱摇滚,也和很多摇滚明星是铁磁、好哥们,那么摇滚于您来讲,在创作中是不是有着一定的影响?
  朱伟:摇滚是这样,一开始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摇滚乐,因为它有批判、叛逆的东西,后来我忽然发现摇滚乐并不仅是年轻人的一种情绪发泄。把摇滚乐跟水墨画结合,这两个看似水火不容的东西,摇滚乐对西方古典音乐来说都属于洪水猛兽,那对于中国这么几千年的传统艺术,摇滚乐怎么能够渗透进去?我一直做这个,后来很成功,我还交了一些做摇滚乐的朋友,他们也认为这种结合是很合适的。这个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水墨画和摇滚乐能够结合起来,说明水墨当代化是完全可以的。我的很多画能看到水墨画的一种力度,少了一些文人的情调,力度背后又透着一股叛逆和批判的精神。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都是一种通的东西。
  记者:在艺术家中,出书立说的不多,而您已经出了几本书了,写作似乎也是一道思想的重要输出口,因为绘画不能说太多,否则就不叫视觉艺术了,您怎么看待写作对于您的重要性?
  朱伟:写书是因为我从2005年开始将近有五、六年没怎么画画,但是不怎么画画总觉得有一些东西看不惯或者是有时候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想聊一聊,就这样写的书。书里大部分都是跟绘画有关,里边有很多社会的变迁,也有一些文章写的是三年自然灾害。人要不反思,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因为反思过去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记者:从爱摇滚、爱写书、爱用传统表达当代观念进行艺术创作来看,您是一个将传统与当代结合得很紧密的矛盾体,但是又挺和谐,其实这里面应该是对传统和当代的理解有着很个人化的思考方法,希望您能谈谈是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作为当代水墨艺术家,又怎样在不失自己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国际化接轨的?
  朱伟:崔健有一次很正经地跟我说:“朱伟,你的画里有音乐”。这个音乐肯定不是古典音乐,他其实说的是画里有摇滚精神、摇滚乐,这句话我非常欣赏,也很受用,说明我的水墨画当代化成功了。传统文化是值得尊敬的,因为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应该尊敬、学习,改良是扯淡。水墨画没画几天怎么改良,更多的应该是学习传统。但是水墨画还有一个问题是一定要把当代题材融进去,不然水墨画就像李小山说的,真的要穷途末路。他并不是说水墨画穷途末路了,而是画画的题材,中国社会发生这么天翻地覆的变化,却没有一张画入画里的,他觉得这么画下去是穷途末路了。反正我是这么想的,就是一定要将当代题材融进去,这样水墨画才有未来,不能总画一些情调。当然这个跟每个人的能力、喜好有关系,有的人就不愿意这么做,人各有志,我觉得你要不干这个事也就不要说自己做的是当代水墨。如果说与国际接轨,这次展览里的文献资料大概有80%的媒体都是西方最主流的,而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媒体报道。他们通过这些画来解释中国当代艺术,通过中国当代艺术又推进到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变迁了解。很多当代油画也未必有我这些水墨画在国际媒体上引起大家对中国的注意,当代水墨、油画没有什么区别,外国人并不知道你画的是水墨画,他只是觉得你的画跟中国现实很对位,就接受。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