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LED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产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自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到2016年10月1日,我国将全面停产和禁用白炽灯。随着政策的落实,未来下游照明产品的渗透率还将不断提升,今后两年产业良好的发展情况有望延续。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纷纷进军国际市场,我国已成为全球LED照明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2013年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额达60亿美元,同比增长70%;今年1~6月照明产品出口额为176.7亿美元,其中LED照明产品出口额占比超过20%。然而,我国LED照明产品的出口优势主要源于较低的产品价格,高端市场的份额较小,技术专利的壁垒已成为影响国内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全球申请量剧增 巨头垄断技术专利
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专利申请共计约19万件。最早的专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从2000年开始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到2008年和2009年专利申请量剧增,这也表明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创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按照行业划分习惯,一般将LED产业分为LED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和应用等部分。在整个LED产业中,封装部分专利数量最多(70004件),占全部专利数量的37%;第二是应用部分62904件,占全部专利的33%;第三是外延芯片部分,约占15%。
目前全球LED产业的技术专利基本被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的几家行业巨头所垄断。从公司申请情况来看,全球专利申请量排位前10名依次为松下、夏普、三星、东芝、佳能、索尼、京瓷、罗姆、丰田合成和日亚化学,其中日本公司占了9家,还有1家为韩国公司,表明日本在LED领域占有绝对优势。这10家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专利申请量的16%。业界公认的掌握LED核心技术的重点公司是日本的丰田合成和日亚化学2家,而位于前3位的松下、夏普和三星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电子和显示,一定程度上说明LED应用技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三星公司随着LED应用的增长,外延芯片制造也同步快速发展,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
国内专利集中在中下游 发明专利为短板
到2013年年底,我国大陆LED领域共申请专利36595件。我国专利主要集中在封装、应用和驱动方面,三者分别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42%、41%和8.5%,而外延芯片和衬底方面相对较少。与全球的情况相比,尤其是在外延芯片方面,专利仅占全部专利数量的7%。
从专利类型上看,在我国企业提交的专利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占比较大,而发明专利却是短板。在发明专利中,产业链上游芯片、原材料等领域则更是有所欠缺。近年来,在LED行业的研发及生产中,我国企业也申请了大量的专利,但这些专利主要分布在光源封装、背光显示、灯具设计等方面,集中于LED产业链的中下游,并且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方面的专利为主,而在发明专利方面占比明显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