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近70载。
朱良春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1-2届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之后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中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及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甲型H1N1)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技术顾问,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学术演讲。
朱老一直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兴衰,热心学术的继承、弘扬,应邀赴各地讲学,足迹几遍及全国。2005年又与邓铁涛、任继学、路志正等十多位名老中医发起,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及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南通市中医院承办的“2005年中国——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6月在南通市举行,少长咸集,盛况空前,佘靖副部长到会作重要讲话;该论坛以“徒讲师评”的形式进行,并主编《名师与高徒》一书,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展,达到“承接岐黄薪火,传承中医衣钵”的目的。
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8226;朱良春》、《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朱良春创办的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以朱良春等著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为诊疗特色,对于内、妇、皮肤等科疾病基本上使用纯中药治疗,对风湿、肿瘤、脾胃、肝、肾、呼吸系统、心脑血管、不孕不育、痤疮、牛皮癣等疑难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风湿病的治疗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来诊治患者数以十万计。自1992年建所以来,发挥中医特色,治疗疾病130余种。患者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美、欧、日、东南亚等地。
1934年,朱良春因为患肺结核,休学一年,完全用中医药治疗了近一年,终于获得痊愈。
这一年,对于一个勤学上进的17岁青年来说,实在太长了。然而,他并没有被疾病所吓倒,也没有仅仅停留在医治疾病的事情上,而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最后决定放弃商业中学的学习,转而学习中医,要“济世活人”。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是中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久病知医”、“久病成医”历史佳话的又一次再现。
鲁迅骂中医,是因为不满意中医对于他父亲结核病的治疗后果;当然,1936年鲁迅自己死于结核病,与中医治疗无关。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两岁的时候,其父亲因为伤寒病在中医手里病逝,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白求恩也死于没有中医介入的术中感染。
假如,朱良春不是遇到一个好的中医,他会相信中医吗?他会自己要求去学习中医吗?由此,我们不难想见,朱良春日后的主张与他切身体会有关。
他说:“当前加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医事业存亡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当然,中医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科研、教学、临床、管理等缺一不可,但它的着眼点,毫无疑问,都是以临床为中心的。所以,抓住了临床医技人才的培养,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唯此,才能保证中医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学中医用中医,追求完美。
1936年初,朱良春先生在孟河御医传人马惠卿家抄方一年,登的是大雅之堂,见证了太医家传。按说在那个时代,完全可以靠着这种不平凡的经历“悬壶济世”,两个效益一起抓了。但是,他不满足于“医道已了”的抄方,而是转学苏州,到章太炎任校长的国医专科学校,去接受中医现代专门教育,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
抗战爆发,日机轰炸,学校散伙,很多同学失学,或者自己开业谋出路。而朱良春先生想的是继续求学,在1937年11月凇沪抗战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只身来到上海,千难万苦,找到章次公,成为章先生的得意门生。
靠勤奋,也靠虔诚,朱良春先生不仅深得章次公器重,而且还结交了曾国藩的外甥聂云台先生。聂先生留学德国,学的是工程学。但是,他很不幸患有糖尿病,又因为糖尿病足而两下肢截肢。就是这样一位病人,不甘心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患者、残疾人,而是矢志研究中医学,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通过对于医学的追求,他经过反复验证,总结出来两个治疗传染病很有效的方子:表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他这个没有腿的研究者,把自己的创造传给了朱良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