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位于湘中腹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享有“国藩故里,湘军摇篮,女杰之乡”美誉。全县区域总面积1715平方公里,总人口96万人,辖13个镇、3个乡和1个县级经济开发区,并乡合村改革前有897个行政村。自2012年起,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集中连村建设已有4年,集中连村项目正在积极引领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常态。
一、集中连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特惠政策无缝对接。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以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得到空前规模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2012年,该县首次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集中连村建设试点,从此敲开了特惠政策大门。截止目前,得到了持续4年的政策支持,通过积极争取和精准实施,特惠政策和该县工作取得无缝对接。
二是项目覆盖四个乡镇。取得集中连村特惠政策支持4年来,该县在甘棠镇、荷叶镇、井字镇和永丰镇4个乡镇先后实施,每个乡镇通过精挑细选,逐个筛选,各自择优选取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10个村开展连村项目建设,做到政策接地,项目连村,工程连片,村民连心。
三是内容惠及重点民生。该县充分认识集中连村政策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项目建设内容选择上特别注重重点民生。2012年,选择甘棠镇山斗片区安全饮水项目,对地处花岗岩山区,溶洞遍布群山,地表不存积水的山斗片区,投入400万元解决极度缺水困难。2014年和2015年,选择荷叶镇和井字镇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优势,各投入3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硬化众多乡村道路和山塘水坝,助力乡村旅游提升高水平,迈入新境界。2016年选择县城所在地的永丰镇,投入300万元实施集中连村建设,配合城市服务功能转型和乡村品味升级,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全县重点民生。
四是普惠项目有序跟进。根据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辩证关系,不断摸索特惠政策和普惠政策的一般规律,着力做好集中连村特惠项目,同时有序跟进普惠项目。全县平均每年按总村数50%左右比例,实施水利、道路、美化、亮化、安饮和其他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项目450个,做到特惠项目树典型,普惠福音传万家。
二、集中连村工作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县乡村行政首长领导集中连村工作责任制,这项领导工作责任制不仅仅是项目安排权和资金审批权,而是综合性的指挥权和服务权。领导责任重点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手中有权管控大局,总揽项目指挥大权。第二,头上有责不可轻率,失策担责无处可逃。领导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集中连村工作开展更加顺畅。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集中连村建设特惠政策,特别之处在于奖补资金额度相对较大,运行机制比较灵活,符合农村需要和农民意愿,所有乡镇和村都主动积极争取。为切实做好集中连村工作,该县对16个乡镇引入竞争机制,每年申报不搞领导意志,不搞一锤定音,而是让2—3个乡镇同时申报,县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资料、工作措施和预期效果集中审核考评和综合打分,以得分多少和考评等次,择优确定集中连村建设乡镇,竞争机制既能充分调动乡镇和村的主动性,又能有效发挥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三是细化工作程序。细化集中连村建设工作,就是要求程序合规,方法严谨,工作扎实,效果明显。该县的基本程序分为几个阶段:第一是项目申报,由乡镇组织连村申报,县级审核,报省财政厅审批。第二是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各个阶段性工作内容。第三是组织项目施工,按照项目设计和工程预算,逐步推进,整体完工。第四是完工验收,按照村级自验,乡镇初验,县级验收,省级复查4个步骤,系统评价项目完工情况。第五是资金拨付,工程验收合格后,县财政局及时拨付奖补资金,实行县级直接报账。
四是精准实施项目。该县采取“二简(减)一严”方法和措施,精准实施集中连村建设项目。第一,简化评审手续,以乡镇政府为主体,成立乡镇财政评审中心,县财政评审中心委托乡镇财政所,对集中连村项目进行评审,县级复审通过即可。第二,减少中间环节,县级不向乡镇派遣工程队,不向项目村推销建设用材,由乡镇督促项目村自主施工,彻底消除一切中介干预和间接费用。第三,严格质量要求,钢筋、水泥、管线、电机等建设用材,必须使用合格产品并取得正式发票,砂石、人工和其他必要费用等开支,必须附有进货清单和出货领单,经办人、证明人和领用人务必签字齐全,以此精准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内容。
五是严格精细监管。采用“三动手段”严格精细监管集中连村项目,第一是动用群众监督手段,因为集中连村项目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发动群众直接监督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项目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不符合农民意愿,农民群众可以要求返工,甚至责令暂时停工。第二是动用数字监督手段,对水泥路面、山塘渠道、饮水管线等项目,使用测量器具丈量长度、计算立方、测算容量,使不得半点偷工减料和弄虚作假。第三是动用科学监督手段,县级对集中连村项目上传媒体公示,乡镇和村对项目计划、预算和决算向农民群众公示,并将集中连村项目输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监管系统,通过网络接受上级财政部门监管。
六是注重后续维护。按照“谁受益、谁投入、谁管护”的原则,落实养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县乡村分别建立公益事业管护制度,第一,县级管护重在全面,指导制定管护制度,引导管护方法,考核管护绩效。第二,乡镇管护重在分线,按照水利、公路等项目性质,要求乡镇水利站和公路站等单位,分工负责指导管护集中连村项目,乡镇财政所适当支持项目管护经费。第三,村组管护重在细点,村委会为管护主体,项目坐落在哪个村民小组,就由哪个村民小组直接负责,责任管护和专业管护实现有机结合。
三、集中连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数字连串彰显政策效果。该县甘棠镇、荷叶镇和井字镇集中连村项目已经完工,永丰镇正在实施之中。完工项目数据显示,铺设安全饮水管线177.2千米,建成容量100立方米水塔9个,50立方米水塔3个,清理硬化较大山塘40口,新增扩容220万立方米,相当于1个小Ⅰ型水库的标准容量,硬化村组公路29.4千米,做成三面光标准化水渠38.8千米,项目惠泽4.8万农民群众。
二是项目连村引导农村骤变。集中连村建设引导乡村发生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如荷叶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后,为曾国藩旅游景区提供餐饮、住宿、洗车等农家乐服务。甘棠镇引导农民利用石头旮旯种植药材,每年盛开牡丹花和芍药花,可作花卉美景观赏,满山顽石的山斗片区在集中连村政策支持下,获得了点石成金的产业效果。第二,拉动农村新型消费,乡村道路硬化取得效果后,农民群众想到了买车,如30个项目村3年新增驾驶考照人员900人,新购私家汽车180辆。第三,促进农村发展转型,如井字镇黄巢村取得集中连村建设经验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沉思着如何实现全村转型发展,该村于2016年成功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全村正以此为契机加快迈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之路。
三是经验连连激活民生睿智。集中连村建设不仅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激活了众多民生睿智,如连村项目之一的荷叶镇攸永村支部书记,对加强项目后续维护想出了一条睿智妙计。该村灵活运用土地流转政策,拟从农民手中流转100亩土地,打造100亩荷花基地,举办“荷花观赏节”系列活动,由此获得一定的辅助收入,使项目后续维护有了较为稳定的经费来源。开办农家乐餐饮和住宿服务,新增就业岗位100个,借节推销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100万元。
四是村民连心激发正能引力。各村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村级资金监督审核,按时结算,定期公布,收支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对村干部进行考核打分,确定年度工作绩效。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村干部更加尽心尽力,村民更加信任干部,许多社会事项治理工作,往往化腐朽为神奇,化无形为有形,化质疑为信任,化离心为连心,在上下各级和干群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正能量和凝聚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集中连村建设主要存在供需矛盾,具体体现如下:
一是建设多,项目少。由于集中连村建设政策好、看得见、摸得着、环节少、成本低,深受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欢迎,提出申请要项目的村不计其数,而项目计划又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建设需要。
二是需求多,资金少。集中连村项目涵盖村内户外重点公益事业,每个项目投入在30—50万元之间,乡村需要项目建设资金的愿望相对较大,而财政奖补资金数额显得有些不足,农民愿望与奖补资金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建议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用改革办法推进集中连村建设结构调整,减少低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确保项目供给切合乡村实际需求,让广大农村更加容易享受集中连村政策的阳光雨露。
五、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是结合当前规划长远。按照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搞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建设,力求内容全面,覆盖广泛,计划合理,工作务实。
二是结合政策整合职能。根据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内涵,以财政部门为主体,其他部门为辅助,进一步整合职能,杜绝扯皮、越位和争权现象,有效规范工作秩序。
三是结合优势整合资金。利用预算和监督等财政优势,进一步整合涉农财政资金,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作坚强后盾,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是结合影响整合工作。结合财政奖补政策影响力,科学合理整合建管工作,改革建设和管护办法,凡建成公路和水利项目,移交村级组织管理,建成路灯亮化工程,移交乡镇城建部门管理,使其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