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在海外生活20多年,以独立学者身份,探访100多个国家,不依托任何体制,不受制于任何利益集团,自由自在对中国进行多维度的国际比较,著有《思考中国三部曲》:“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及“中国人,你要自信”等。其中“中国震撼”销量超过百万,译成英、日、韩、阿拉伯等文字,广受欢迎,2011年9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特意向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先推荐。而“中国人,你要自信”更是火爆,仅网络视频点击就达到数亿,社会影响很大。
张教授认为:新中国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挨骂”。中国崛起、中国模式很精彩,需要用自信的话语来表达。
话语(discourse)源于西方,即通过写、说或其他形式表达以及通过与人互动产生影响。而话语权则指控制舆论信息传播主流的权利,直接影响社会思想和社会发展方向。现代社会则通过对特定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现实的历史叙事而形成影响力。这是一种“软权力”,一种共同价值,也是国家财富重要组成部分。
近百年来西方凭借硬实力,把自己国家的历史叙事普遍化,论述自己硬实力赢了,对了,全世界都要向华盛顿共识看齐、靠拢,散布“文明冲突论”、“权利变迁论”、“修昔底德陷阱”等谬论。而新兴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一度也自认为自己硬实力不行,自证自己输了,错了,很容易迷恋西方模式,对西方话语的忽悠,舆论的洗脑,放松警觉,西方价值观开闸放水冲刷,西方自由民主概念横行,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轻易接受全盘西化。其结果是有的发展缓慢,有的迷失方向。前苏联、南斯拉夫经济崩溃、国家解体,当下西亚、北非等地听任美国“阿拉伯之春”蛊惑,演变成“阿拉伯之冬”,战乱、难民、贫穷、混乱。这些都是缺乏自己应有的话语体系酿成的苦果。
中国有没有话语,当然有。几千年来特别是汉代以来儒家为尊的传统文化就是典型的中国主流话语。郑和下西洋、张骞西出丝绸之路,众多国家朝拜进贡,都显赫中国话语的力量。1840年之后西方整体性冲击中国,改变中国固有的思维定势,中国话语陷入颓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始产生全新的中国话语体系,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话语影响力有限。
新中国特别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声音伴随中国崛起、中国模式呈现全新的中国话语体系。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过程中,遇到“成长中的烦恼”,面临种种挑战,西方的围堵打压威胁依然存在,连孔子学院等文化交流项目也受到刁难,外部敌意增多。当下美国单方挑起贸易和关税之战,势头不减,霸凌与讹诈加剧。这些炮弹大都来自白宫贸易委员会主席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2011 年的“致命中国”以及会说汉语的美国政府中国专家白邦瑞2015年的“百年马拉松”。尽管满篇臆测也没有什么学理分析,但在美国还很有市场。习惯于接受中国二手信息,一般美国人看了,听了,情绪和态度产生负向,会对中国产生误解,甚至会对中国很愤怒,那些不准确明显带有偏见的,由于没有其他信息去对冲,往往先入为主深信不疑。
美国太需要听听中国的声音,世界太需要了解中国的话语,中国太需要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国声音太需要传播到世界。
当务之急就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就是要以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基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无论是说也好,叙也好,还是其他形式,都要把“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放在首位,坦诚、坦率、真诚、务实,讲真话,讲实话,用事实打动人,以深度通明的观察视角讲好自己身边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不必刻意过多用政治或哲学语言来描述,口语化的故事最能感动人,讲自己的故事最能吸引人;也不必刻意过多追求结论性的东西,更不必刻意过多要求别人完全认同或共识。只要对方听懂了,听进去了,听明白了,就是最好的话语评判。
也就是说要以真实、丰满、自然、生动、鲜活、易懂方式,提炼和阐述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模式、文化等方面成功实践,把中国价值,实现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融为一体,选用天然亲和的民族话语,采取生动鲜活的时代话语,挑选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提炼言之成理的学术话语,从历史、国家、个体、全球层面展开,全面、系统、立体、全维度阐明说清讲好。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就是要自己睁眼看中国,自己长眼看世界。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只有中国人最了解自己”,“只有他们自己慢慢摸索出的解决办才是长久之计”。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教授系统考察世界四大文明后认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态很可能是全世界向文明转进的一个主要形态,在社会科学层面自西方的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通的应用性。
我们没有必要套用西方的概念来解释中国的事情,不必要为西方话语打工或当传声筒,不能轻易落入西方“历史终结论”、“世界文化趋同论”等种种谬论陷阱。就连美国智库也不靠谱,随着美国近年来内外政策趋于混乱,特别是资助方特定的研究课题和明确的研究结论,自主独立客观大打折扣,判断病态失常,公信力下降;更不能听信特朗普“做生意的艺术”四部曲:提出惊人的目标,远高于预期条件,让对手无从下手;大肆渲染,决策反复摇摆,反复无序的变化给对手施加压力;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了事,获得直观效果,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哪里是沟通、对话、谈判、做生意,而是地地道道的美国文化和美国历史欺弱服强、欺软怕硬的生动写照。或许这也是中美贸易关税之战不可避免、美国优先美国不守规矩的动因吧!
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诚然,我们当下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不够强大,诸多方面还受制于人,还不能放开手脚。西方现代性结构与话语权中,欧美思想和价值仍然占据世界主导,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但我们还要走下去,走出去,引进来,多交往,还要加强双边多边接触沟通,走向国际舞台。尽管中国缴纳联合国费用超过日本居第二,但在联合国重大决策中,如气候、难民、极地、贸易、投资、海洋等全球性重大的公约、制度、安排、决议等等,西方推出的占70%,占据太多的话语权。联合国总部4万国际公务员,中国面孔极少,高中级职员仅有80余名,美国一家就独占350多人。即使是险象丛生的维和部队,多以工兵医疗护理居多,高官将领更少。在国际社会所能提供的中国决议等公共产品也很少,这一切与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中国话语急需要施展更大力度,才能用中国声音说明中国,让中国话语传播天下。
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已经载入联合国相关决议和文件之中,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相连相通,共同愿望,共同追求,共同理想,共同目标,为中国话语转化为“共通话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尽管相当遥远,但这一天一定会早到来。
张上塘,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英系学本科毕业(197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进修结业(1973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83年);(退休前)原外经贸部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副司级)。1974年, 驻意大利使馆从事大型电站设备进口业务,水电部北京电力设计院;国家进出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局;外经贸部外资司;驻韩国使馆经商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驻苏丹使馆经商处。2001年,外经贸部老干部局;主要社会任职有: 1987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法学咨询中心法律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与贸易投资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理事。1995年,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副理事长。1996年,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特邀研究员。1996年,珠海企业研究院院士、客座研究员。1997年,中央翻译局国际发展与合作研究所特邀研究员。1998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信息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常务顾问。1998年,中国工业经济协会理事 1998年 中国改革与发展论坛理事,2000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2001年,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顾问;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亚太总裁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2004年,北京泰康盛世科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年,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专家与顾问。2004年,“竞争优势”丛书编委会委员。2005年,北京三泰嘉禾经济研究中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