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家庭 >> 正文阅读

北京错峰上下班遭质疑 专家建议区域内错峰

作者:记者 汤旸 制图 郭宇  来源:新京报  2010-10-27 14:09:06

送孩子上下学存在不便

早上8时,在海淀区一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女士就来到单位。此时,距她上班还有一小时。这种情况已持续了半年,对她来说,这很无奈。

实行错峰上下班后,她上班的时间延后了半小时。但负责送孩子上学的她,因学校的时间未调整,依然按平时作息时间起床、出门,在7时40分之前将孩子送到学校。

她的单位距学校约20分钟车程。以往8点半上班时,她每天送完孩子后,正好去上班。错峰后,8点左右就能到单位的她,只得在单位想着法耗过这一个小时。

同样的焦虑也困惑着其他“孩爸孩妈”们。有些家长抱怨,送完孩子后如果回家,时间太紧,什么也干不了,要是去上班又太早。想找个地方坐一坐打发时间,但很多店铺都没开门。而且,由于下班时间推迟到六点,接孩子也是个问题。

为应对错峰上下班给接送孩子带来的不便,也有家长想出了新办法:拼车。家住西郊一小区的李女士就选择和邻居拼车接送孩子。早上,她开车将两个孩子送去学校,下午由邻居开车把孩子接回来,“既省时又省油。”她说。

【专家会诊】

问题 1

错峰是否会继续实施?

“错峰能削薄拥堵峰值”

史其信(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错峰出行是其他国家惯用的缓解拥堵策略,通过错开出行时间,达到分流和化解高峰期间车流量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是切实可行的。

北京实施错峰上下班这半年,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问题是现在的机动车增长得太快了。

错峰上下班只是一个疏解交通的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大家现在反映效果不明显,是因为车太多,再明显的效果也被抵消了。如果车少一半,错峰的效果就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出来。

殷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在北京机动车的每日增量不能马上得到控制、每天出行人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错峰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大家错峰出行,实际是把拥堵高峰削薄,形成迟缓的、延续的几个小高峰。虽然也是高峰,但峰值比最高峰值低。如果出行时间分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车速,缓解交通拥堵。

错峰并不能减少每日上路车辆,因此不能根本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错峰只是一个可行的措施,缓解交通拥堵还要充分发挥其他措施的综合效用。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