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为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又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我国经济保持年均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更为重要的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的历史性巨变从根本上讲是靠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十二五”时期将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开放。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竞争更加激烈,对我国开放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只有积极寻求改革开放的新突破,才能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内需和消费不足与收入分配制度直接相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资源性产品价格高度关联,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矛盾与政府职能转变紧密联系。这一切表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有经济调节和宏观调控手段,更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才能破浪前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