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瓶颈。
黄小卫介绍,每生产1吨离子型稀土矿消耗4~5吨硫酸铵、1.7吨碳酸氢铵;分离1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消耗8~10吨盐酸,6~8吨液碱或1~1.2吨液氨等,上述化工原材料最终都转化为废水、废渣或废气,未有效回收利用。另外,包头矿和四川氟碳铈矿中含有7%~8%的氟、0.2%的钍也未回收利用,进入废渣、废气或废水,污染环境。即将颁布的世界首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稀土行业“三废”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将使稀土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急需绿色、经济的稀土提取技术。
李家熙介绍,自然界中的稀土会通过土壤、空气和水进入植物体和动物体,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或在一定时期内接触稀土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明显的危害,但长期低剂量暴露或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或体内代谢造成不良影响。建议开展稀土元素在生态链的运移行为、过程、条件和生态效应研究等工作,研究开发稀土矿区及周边土壤、地表水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专家指出,在稀土各生产工序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含氟、硫废气,含氟、氨氮废水及放射性废渣等。目前针对污染问题开发了一些清洁提取工艺及“三废”处理方法,由于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三废”污染问题,因此,发展稀土绿色冶金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如在稀土的分离过程中,为了解决氨氮的污染问题,开发了钙皂化、非皂化萃取分离技术,可从源头消除氨氮废水污染问题,降低成本。专家建议开发下埋阴极电解槽装备和技术,以及熔盐电解法直接制备中重稀土中间合金等产业化技术,将能耗及污染大幅度降低。
与会专家指出,如何高效和绿色提取稀土,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和应用附加值,实现稀土元素的均衡应用等,是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强稀土提取过程重大科学问题及基础理论问题、稀土金属矿物高效清洁采选关键技术、二次资源高效清洁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现我国稀土资源的清洁提取和高效利用,将我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