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艺术人生 >> 正文阅读

笔走银蛇一生梦 龙舞源于少年时

——记当代实力派书法艺术家王建国
作者:李丹 严憬  2011-01-19 17:15:35
 
19553月,山东即墨县海边偏僻山沟里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个幼小的生命诞生了。朴实的父母像为了纪念充满希望并为之奉献的新中国,为这个孩子取了一个与这个时代紧紧相连的名字———王建国。
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王建国是在老家即墨乡下渡过的。山村里自然的风光,邻里大伯们的厚朴和大海的博大与宽广,冥冥中从小就铸就了他特有的灵气,也在他心灵里烙上使命和责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当大人们手捧“红宝书”被生计被理想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而小小年纪的王建国,不知什么时候对毛主席的诗词语录突然有了天然的亲近,以致他能把毛主席语录和诗词倒背如流,特别是对毛泽东的诗词书法极度入迷和崇拜,正如他家乡的名字即墨一样,这个农家孩子从小就表现出近墨的欲望。他对书法不但酷爱,而且有着极高的悟性,临摹毛泽东诗词书法能达到极其逼真的程度,12岁就开始给乡亲们写过年用的对联,并有些名气,当地老百姓说:我们山沟里出了个不仅长的像毛主席的孩子,毛笔字写的也像毛主席的一样
诗人说:“人生如涓涓溪流,河道弯弯,停留是一种思考,前进是生命的追求。”十八岁那年,作为回乡青年,他当上了村里的青年团书记。但繁重的田间劳动和忙碌的青年团工作,并没有使他忘记学习,由于缺乏学习的书籍,他学习泽东选集,他学习字典,他始终坚信任何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多少年后,村里人还用他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村里的团员青年搞文艺演出,丰富农民的文艺生活。1975被被公认为“根正苗红的他,尽管没能如愿作为工农兵大学生推荐,但他依然热爱,更体现在他当联办中学代课教师的日子,他体会到知识对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重要,而写好一手字更是对人一生有很大的影响。1976年冬,为追求理想在符合服兵役的最后年龄段里他应征入伍。1977年是王建国先生人生历程中极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也是他无缘恢复后的高考遗憾终生的一年,1978年军队停止从士兵中提干,他却又因在部队报考军校超龄。
三次与大学失之交臂,三次失去人生大好的机遇,这彻底改写了他这一生。四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他被分配到济南一个纺织厂当了一名工人,而他渴望继续学习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他发奋读书,参加自学考试,5年的时间考出了两个大学文凭——汉语言文学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由于他坚强的毅力和出众的能力,最后他被调到缺乏人才的政府单位工作。1988年在机关单位工作了八年的王建国,精力非常充沛的的他,看到国家百废待兴,他依然辞去“金饭碗“下海,以二百元钱和一辆三轮车为本钱,开启了他的商业征程。。。。。
几十年来,无论道路如何坎坷,创业如何艰辛,而他从未泯灭对书法的痴迷。他说:他的生命中有三大支柱—-事业、朋友和书法。无论人生每个阶段的境况如何变化,人生的三大支柱却始终不会变。在中国,自古以来亦官亦贾者和亦官亦儒者从来都不少见,而亦贾亦儒者就不多见了,在这少有的亦贾亦儒者之中,能具有文人风范和文化情怀,同时又如此豪放和大气,还以书法名世者更是少而又少,而他恰恰都具备内涵了。
   
而今,书法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在书法方面的收获要比他在经营中的收获更大。欣赏他的书法,犹如漫步赏景,穿梭艺廊,有着耐人寻味的感觉。他的书法艺术似流云飞瀑,一气呵成;如骏马奔腾,纵横驰骋;如飞鸟出林,击空穿云;似惊蛇入草,逶迤迅疾。总之荡然于天地之间,得其善美之貌,尽显其深沉的文化素养和厚重的书法功底。有人评价他的书法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有人说他的书法像正准备出拳的武士,有人说他的书法像钢筋缠绕的铁艺,我却更愿意把他的这种豪放的书法艺术说成是大海的风涛。他从海边来,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带着大海的胸怀和情操走来,大海是他创造这种气势磅礴的书法艺术启迪物象的源泉。潮起潮落、风起云涌、浪花拍岸、鸥飞鹤舞,云落雨注,电闪雷鸣等这些大海的物象,却能在他书法的字里行间找到诠释。只有像大海一样心胸宽广的人,只有这种心胸的人与高智慧和能力相融汇的人,同时又是一个矢志不渝追求书法艺术的人,才会创造出如此气势磅礴的书法作品。
     
建国先生的书法正在一步步的向艺术的更深度发展,而他的书法作品却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如今他的书法作品已流传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被众多艺术馆和诸多知名人士收藏,他正在构思把中国的书法艺术与雕刻艺术相结合,把书法产业化。达到传播文化,服务社会,走向世界的目的。他本人亦被聘为中国企业书画艺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研究会主席等。
   
当山的厚重,海的辽阔融入一个有志者的血脉时,他应该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特别是他把中国草体书法和中国像形字的完美相结合,更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
我们祝福他的书法像他事业一样辉煌!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