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学术动态 >> 正文阅读

物价涨幅与经济增速双回落,发展总体平稳

作者:张立群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2012-06-01 14:30:31

       2012年是中国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预计将继续显现,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稳定经济增长水平、稳定物价涨幅成为宏观经济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也将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利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新基础的构建和完善。

  一、价格同比涨幅预计将持续下降

  在经济增长转型和政策调整背景下,稳定物价的因素不断增加,物价涨幅总体趋降。

  第一,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导致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2011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8.14万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和4.2个百分点。货币供给和贷款增速呈现持续下降态势。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近期货币政策开始加强预调微调,对中小企业等针对性支持措施力度加大,但货币政策的方向没有改变,2011年内货币政策力度没有明显放松。2012年要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贷款增量及货币供给量增速不会较2011年明显改变。综合看,货币供给将呈现平稳适度增长状态,这些将对稳定价格涨幅形成基础性支持。

  第二,买房需求趋稳。2011年采取的限购等措施,在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房价已经出现松动,买房者预期开始改变。这一局面预计2012年将进一步发展,受政策控制和预期改变影响,预计2012年买房需求总体平稳;受预期改变的影响,部分一线大城市买房需求可能出现较强烈收缩。这对房价稳定以致下调将是决定性因素。

  第三,从供给方面看,总体是不断增强的。2011年农业生产又获丰收,粮食连续8年稳产增产,生猪存栏数量明显增加,棉花增产,农产品供给基础进一步改善;商品住宅上市数量持续增加,保障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供给明显增加,存量房规模不断扩大;服装、家电、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工业消费品供给充足;重要生产资料供给水平较高,钢铁、建材、生产设备供给充足,能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综合看,供给面不断改善,对物价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四,从成本方面看,随着要素资源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资金、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很多行业对冲了成本提高的影响,支持了价格稳定。

  第五,从输入性通胀压力看,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方案通过后,美元会进一步扩发,但制约美国政府开支增长的因素也增强了(政府支出规模受到更多限制,通货膨胀压力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约束增强),总体上美元快速扩张的势头趋稳,由此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也将趋稳。

  综合看,支持物价稳定的因素正在持续增加,在这些因素支持下,预计2012年物价涨幅总体趋降。CPI涨幅在3%左右。

  二、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在2011年经济平稳回落基础上,预计2012年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增速继续降低。

  首先,出口增长速度预计将继续回落。2011年出口增长预计在18%左右,2012年预计降低到10%~15%。主要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潜在威胁较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美国国债信用评级下调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远未结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在继续发展中。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恢复仍然主要依靠政府力量,依靠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其内生性增长能力尚未恢复。受高失业率和高负债率影响,其居民消费总体低迷;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振,房价持续下降抑制了建筑业及其他与房地产相关产业的恢复,进而影响就业恢复。受这些因素制约,预计美国经济内生性增长能力难以很快建立。一旦政府力量发生问题,则由政府力量支持的经济增长就会发生震荡,由政府担保维持的不良经济成分,其问题也会加快暴露,这些都会导致经济出现深度调整和震荡。欧洲经济的问题要更突出一些,由于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因此欧盟国家主权债务引发的危机暴露的更早,由此导致的欧盟国家政府预算的收紧也更为突出,由欧猪数国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变革导致的政治危机等,可能对欧洲经济以致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也增大了我国出口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尽管开始灾后恢复,但进展比预期缓慢。综合分析,世界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显露之中,潜伏较大的不稳定性,这些对我国出口将形成较大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自身困难也比较多,很多企业存在出口越多,亏损越多的情况。再考虑到基数较大的因素,预计2012年出口增速会明显下降。

  其次,投资增速也会降低,由2011年的23%左右降低到18%左右。受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较大回落,由2011年的30%左右降低到15%左右。2010~2011年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是在2009年较低基础上起步的,具有恢复性质。从2008年房地产市场变化看,住房销量变化与房地产投资之间有密切联系。当2008年第三季度住房销量出现负增长以后,自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下降,由上年20%以上的增幅降低到4.1%,期间大约有半年左右的时滞。2010~2011年商品住房销量维持在10%左右,没有出现负增长,但较2009年42%的增速降低很多;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预计买房需求将继续收缩,这些变化预计将对商品房投资产生明显影响。预计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幅将明显降低。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从危机应对向常规状态的调整,政府投资将恢复正常增长水平。2011年政府投资出现低谷,主要由于从“一揽子计划”模式的退出,2012年政府投资将从2011年较低基数上起步,考虑到处于“十二五”规划第二年,很多项目建设将进入高涨期,因此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资增速将有所提高。大体回归到平均增长水平。1995~2010年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年均增长20%,预计2012年可以大体保持这一增速。

  制造业投资受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较大。如果前两项投资一降、一平,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将略低于平均增速(1995~2010年为23%),保持在20%左右。

  综合投资中主要部分的增长预测,2012年投资增长为18%左右。

  最后,消费增长率预计较2011年将有所提高。受住房、汽车需求降温的影响,2011年消费增幅出现明显降低,从汽车市场变化规律看,预计2012年汽车销量将有一定恢复,对消费增长将形成积极支持。预计2012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3%左右,较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综合看,需求增速呈现回落态势。根据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预计2012年GDP增长率略高于8%。

  三、统筹协调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转方式之间的关系

  针对2012年经济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特别注意增强宏观调控措施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特别要注意协调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关系。2011年中央经济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基调,提出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六个方面的重要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在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防控风险冲击时,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税负、提高其转型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稳定投资增长。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根据货币金融形势和经济形势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供给量合理增长。进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物价涨幅稳定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好社会大局稳定。要把经济增速平稳回调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困难因素为积极因素,加快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将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引入平稳健康轨道,加快消除制约城镇化的瓶颈,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这些工作加快构筑经济增长的新基础,尽快使我国经济增长立足于一个质量效益更好、代价更小、更可持续的新基础上。

  四、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巩固经济增长的新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解决体制机制弊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规则,消除由体制机制弊端导致的经济问题。改革的关键点是“规范财产关系、强化政府职责”,即加快建立和完善围绕财产保有和使用方面的相关规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围绕政府行政工作的相关规则。

  (一)完善基于财产关系的基本制度规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财产分布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基于财产保有和使用的相关规则,已经成为决定经济活动责、权、利关系的基本规则。首先居民家庭财产规模扩大,占GDP比重大幅度提高。197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1亿元,占当年名义GDP的比重为5.8%;20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0.3万亿元,占当年名义GDP比重为75.6%;1978年居民家庭没有股票等有价证券,住房基本属于公有;2010年末国内股票总市值为26.3万亿元,占当年名义GDP比重为65.6%;城市住宅当年市值估计为43.5万亿元,占当年名义GDP比重为108%。其次,非国有经济比重大幅度提高。1978年,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77.6%,集体所有制企业占22.4%;2009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26.7%,非国有企业占73.3%;工业资产总额中,非国有经济占比达到51.9%。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社会财产分布结构已经由国有为主转变为国家、居民、企业多种所有并存的格局,在此基础上,财产保有与使用的各项规则,对经济活动已经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完善财产保有规则的重点是提高财产安全性和对不动产征税。完善财产使用规则的重点是保障财产使用权益、明确财产使用责任。最重要的是加快制定或完善实业投资法、证券法、破产法和不动产保有买卖方面的法律法规。要以法律法规建设为基础,加快建立和完善财产保有、使用方面的规则体系,这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基础性改革。财产关系的明确将有效限制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增强全民的创造性。

  (二)完善政府行政工作的相关规则

  财产规则的完善将使经济活动进一步转移到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与此同时,政府行政工作的重点是承担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职责。政府职能改革的重点是规范和强化职责,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和惩处机制。应该尽快确定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标准,并对社会公布,严格约束政府按照标准履行公共服务职责。要依据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解决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为短期化的问题,解决规划赶不上变化,随意改变规划的问题。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责任要建立终生追究制度。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