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动如椽大笔,描绘美丽新村。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7年至今,连续7年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示范工程,有效拉动了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深入推进,使测绘地理信息在新农村建设中花开神州、硕果满园。
七载耕耘助三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测绘人心系三农,连续七载耕耘不辍,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壮美画卷。
2007年以来,国家局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工作,在广泛调研、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性指导意见,发布技术大纲,明确工作原则,全力组织实施。2007年至2013年,国家局每年遴选若干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示范单位,选择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基础测绘项目计划,予以配套的资金支持。先后有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59个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项目被列入国家局示范。
今年3月,由湖北、江西、福建、山东、江苏5个省份承担的6个2011、2012年立项的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示范工程项目全面完成,通过集中验收。截至今年4月,国家局已累计完成51个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示范工程项目。这批项目一改传统的单纯生成地形图、专题图的模式,开始致力于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信息数据库,研发综合应用系统和平台,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成功应用于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招商引资、旅游管理、公共交通、政务信息化等多个领域,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神通。
在国家局的推动下,各地新农村测绘保障服务工作全面开花,湖北、福建、河南等省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到省级基础测绘中,按照地方主要投入、省上配套支持、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模式,每年组织生产。截至2013年底,各地累计测制各类地形图和影像地图约89825幅,编制专题地图约847幅,其中28个项目制作了农业专题图或建立了专题数据库,27个项目建设了县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24个项目开发了涉农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硕果飘香沐春风
国家局在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工作中坚持“需求牵引,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测以致用;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原则,使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在全国落地生根、硕果飘香。特别是湖北、新疆、江苏、福建等地,紧密结合新需求,在乡村建设、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文化旅游等领域创新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
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示范项目建设中,更新了试验区1:1万、1:5万数字线划图,测制仙桃市共11个镇(区、办事处)建城区约6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满足了小城镇建设、供水设施建设、排水管网建设、绿化、道路建设及民生环境改善等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一镇一图”工作成效显著,精确直观的正射影像图成为精细农业、防洪排涝、路网改造、环境整治及各项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参考。综合地图和专题地图力求全覆盖,试验区全开地图及试验区交通、水利、土地、综合经济等专题地图,乡镇公开版地图及乡镇生态农业、医疗卫生等专题地图,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提高了试验区的知名度。农业综合服务地理信息平台逐渐完善,试验区1:5万、1:1万、1:2000、1:1000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有机集成,成为统一规划建设、展示农业成果的综合服务平台。
新疆测绘地理信息局在阜康市九运街镇和滋泥泉子镇农业综合服务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平台投入应用后,有力促进了精准、优质、高效的农牧业管理与规划,根据信息平台的统计数据,两镇在土地分配、水利资源调配、农作物种植面积上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一方面显著降低了农业管理费用、减少了农业管理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显著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平台实现了农村地籍的信息化管理,在权属信息查询、用地类别查询和统计、土地确权发证、相关文件输出打印等方面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台的推广应用还显著减少了农村政务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村镇民主管理和乡村文明建设。
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利用遥感数据调查太湖渔业及湖区周边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点分布情况,对太湖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太湖蓝藻水华遥感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这一依托测绘高新技术的预警系统,可动态监测蓝藻水华的发生、发展与空间分布变化,为太湖污染治理和绿色生态环境的重建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建设安溪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展示了安溪县地理空间信息、自然资源分布、涉农重大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等权威信息。平台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等安溪重点产业为突破口,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等提供了辅助决策系统和对外信息服务的窗口,为探索政府服务新方式、企业营销新模式提供了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