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强国论坛 >> 正文阅读

法制成就大国

作者:高全喜  来源:中国民航报  2009-07-10 14:45:54

 

——《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今年是建国60年,举国上下围绕着60年来的共和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共和国的发展成就以及未来前景,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热烈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成了一股较为强劲的国是主题,形成了一种舆论上的大国热。

      在此次金融危机之中,中国已经开始显示出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欧美等世界主要国家一起在重新构建新的世界秩序格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以及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等说法。

      基于上述背景,人民日报出版社和时代华语传媒有限公司就崛起问题展开讨论,  “为中匡策,为国是谋”。丛书集结了国内多位顶级智囊专家,以前瞻性的视角和全球视野,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崛起进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该丛书共分七个专题: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政治、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生、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通向大国之路的国家战略,从各个角度对不同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展开建设性的讨论。

    “大国热”的背后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在民间乃至官方确实涌动着一股“大国热”的内在冲动,国家建设 (state—building)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要而言之,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历史记忆的复苏,或者用一句时尚的话来说,是在一种历史悲情的催动下产生的对于国家发展的诉求。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这个国家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而骄傲,但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历史却令国人备感屈辱,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之下,中国失去了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沦落为一个劣等民族。对于国家强大的诉求变成了中国人150年来从未间断的内在期盼,随着建国60年的临近,注定了今年是中国的政治激情年。

      其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如果说历史中国的百年悲情是发自于内的,那么,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则是一个来自外部的强烈刺激。国家问题从来就是一个必须置于国际格局之中来加以考察的问题。中华民族的百年起伏并不单纯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王朝兴衰,它更突出地表现为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相对位置的剧烈变化。当代语境中的大国热也是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人乃至执政者关注大国问题是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中国融入到世界秩序之中,并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基本定位相关联的。

      其三,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在冲动使然。建国60年之大国热话语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显而突出的标志,它在提醒我们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无沦是百年的民族悲情,还是全球化的外部背景,它们都聚焦在一个重要的关键点上,而这个关键点又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那就是改革开放30年在古今中西的交汇中,今日的中国究竟向何处去?实际上,在这个大国热的背后,潜藏着的是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深深期待。

     争锋,抑或交融?

      一谈到大国问题,很多人就会想到国家间关系.就会想到中国与西方的对峙,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问题。尽管这样一种思维有其历史和现实的背景,甚至有某种程度的合理因素。但是,它还是呈观出了非理性的片面性,或者说,在思考中国问题乃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时,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还欠成熟。或者说,中国的国家建设或大国崛起包含着国家自身的建设与国际世界的和平相处这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在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上,究竟是争锋还是共融,这是体现着一个民族政治成熟与否的关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不能审慎而又富有建设性地对待的话,往往会导致重大的灾难。

      第一,如何看待与欧美尤其是美国争锋的问题。对于这样一种反美抗美的意识形态和民间话语,一味地指责是不对的,应该给予同情的理解,甚至应该予以尊重。我们应该看到在近150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是备受西方列强的凌辱。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站
起来了,中国作为一个人民的共和国强大了。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有与西方列强相抗衡的力量。对于这样一种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孕育起来的民族热情或爱国主义热情,应该给予高度的尊重和肯定。我们也应该承认,当今的世界格局确实是由西方,尤其是美国主导的,其中存在着诸多不公正的因素。对于这样一种西方中心主义和美国霸权的心态,我们确实应该给予义正词严的反击。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所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以及中国与世界
列强争锋的民族意识,尤其是把它们与中国100多年的屈辱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一种民族意识的自我提升,这一点是必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兴衰最终是系于民族精神的。

      第二,这样一种民族悲情又需要给予理性的节制。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激情都容易走向极端, 哪怕是民族精神这样一种合理的激情也都容易走向极端。如果不能给予一种理性的节制和审慎的对待,如果不能化激情为理性的思考,它会沦为一种即时的喧嚣,会导致国家理性的不成熟。应该看到,一个国家的建设,单靠激情,尤其是一种对外发泄的激情是无济于事的。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崛起与世界关系的问题上,要采取一种建设性的态度,理性而审慎地思考如何融人国际社会、与世界和平共处,并共同创造一种新的世界格局。基于激情的争锋话语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背后,应该有一种建设性的国家战略,在融入匡际秩序的同时,应该有一种大国责任的担当。中国大国崛起的主题,在当今的世界背景下,“争锋抑或共融”就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一种有机统一,是一种在争锋的背后隐含着共融的国家发展战略。争锋只是手段,我们要通过争锋寻求更大的共融,争取在世界格局中发出我们的声音,构建我们的主体性,在融人世界秩序中的同时发挥主导性的作用,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第三,中国人不仅应该打破过去那种闭关锁国的心态,开放自己的胸襟,融人世界,而且应该摒弃那种自大其外、自卑其内的不健康心态,以一种平和、自信的形象融人世界,在世界格局中纵横捭阖,谋求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构建自己的国家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走自己的路,用实力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争锋或交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全都寄托和凝聚在国家的实力之上。我们既要建设自己的硬实力,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国家能力;同时又要高度重视软实力,应该提升自己的文明在世界的话语权,应该培育自己文化的主体性。从一种长时段的观点来看,相对于千年和平的文明视野,百年文明的悲情不过是一段小小的插曲,我们应该将五千年文明的深厚根基与今日的世界格局沟通起来,并以此来化解百年的悲情。

    《资治通鉴》的现代版本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分量,但是《资治通鉴》毕竟是王朝政治背景下的国家治理术,那么,在当代中国大国崛起的背景之下,如何资政理政,如何发展出一套中国通向大国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这就需要对《资治通鉴》这一类古代版本进行现代升级。从某种义上来说,“大国策”系列丛书的志向就是要追求一种《资治通鉴》的现代版,通过洋洋45册的体量,吸纳数百名中国体制内的知识精英,对中国问题把脉,从而“为中国策,为国是谋”,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到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中来加以考察,立足中国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中的中国政治、经济、民主、民生、环境、能源、人口、软实力、国家安全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的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在当今中国转型的重大时期,无论是中国传统版的资政通鉴,还是30年以来的国内体制版,这类中国的智库及由其提供的大国策方案同样也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因此,一种新的智库运作形态也在中国开始孕育了。如果中国人能将传统的谋士谋国的智慧与西方的智库形态结合起来,也许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版《资治通鉴》很快就会出炉,会为中国的大国崛起提供真正富有内涵的战略规划。好戏还在后头,现在的《大国策》系列只是一个开场的序曲。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