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 正文阅读

人大校长回应对国学的三种质疑:有必要正本清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10-28 15:09:16

  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有时代的局限,但绝对不是只有所谓的专制主义、王权主义。否则,我们就无法想象有孟子这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历经千年而脍炙人口,有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戴震《原善》这样充满民本精神、民主色彩的著述流芳百世而振聋发聩!

  对第二种观点,我认为,它人为地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联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发展,可能性之一就是契合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不少重要的思想资源。弘扬国学不仅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不相矛盾,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对第三种观点,我认为,这也是片面理解和认识学科属性的做法。研究国学、重振国学,能有效改变当前人文学术领域普遍存在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学科壁垒森严,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 恢复中国传统人文学术融会贯通的传统,探索新型学科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21世纪的中国人,决不能成为无根的一族,而应当在历史的亘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确定自己的地位。

 

(摘编自作者在“国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本报记者杨雪梅整理)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