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自然科学 >> 正文阅读

陈一坚

2010-11-05 14:10:27

  “飞豹”飞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

  1982年,陈一坚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飞豹”飞机型号总设计师。

  “飞豹”飞机是一个复杂的大型武器系统,也是一个涉及到全国10个部委、81个协作单位的大型系统工程,是中国发扬独立自主精神,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自行研制的新型机种。在没有原准机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其设计工作的难度之大,风险之高也就可想而知。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的陈一坚知难而进,大胆决策,在“飞豹”飞机研制的各个阶段,多个专业领域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飞机设计规范的选取是总设计师必须决策的重大问题,它事关设计的成败。过去中国的飞机设计是按苏联50年代的设计规范进行的,这种规范有不少明显的弊端。“飞豹”的设计适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较新的英美设计规范已逐步传入中国。究竟是采用落后但十分保险的老规范,还是冒着风险采用先进的新规范?陈一坚认为,如果不冒这个风险,就会永远地“穿新鞋,走老路”。在603所科技人员的支持下,他提出打破航空系统一直沿用的原苏联规范体系,大胆决策采用F-16、F-18等飞机使用的美国规范MIL-A-8860系列作为“飞豹”飞机的主要设计规范。为了保证新规范的顺利实施,他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吃透、消化新规范,一方面又要求设计人员按照老规范全部进行验算,两相对照,既证明了新规范的适用性,又充分地展现了新规范的先进性,并妥善地解决新规范在使用中的协调、配套问题,使飞机的载荷、飞行品质、结构强度和系统的设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飞豹”飞机一举达到国家下达的战术技术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760CAD/CAMM软件系统在“飞豹”飞机研制过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促进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过程,形成了一套软件系统,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在首次全面引用美军标条件下,得到全机静力试验97.8%破坏的理想结果,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纪录。

  在飞机设计应力分析的方法上,陈一坚提出了全面开发应用有限元法取代传统应用的工程梁法,实现了从局部求解到飞机全机求解的重大飞跃,解决了中国在飞机研制中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一致性的难题。

  在全机静力试验技术上,开创了67%设计载荷即可首飞的先例。这一技术是对以往在100%设计载荷全机破坏试验合格后才能首飞的重大突破。

   “飞豹”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国外进口的发动机,不论是性能还是安装接口都不能变,飞机战术技术指标要靠飞机本身的设计来达到,技术上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一事实,陈一坚选派设计人员赴国外考察,拿出发动机和进气道的匹配方案,并经过多次风洞试验和反复讨论,成功地进行了匹配设计和模拟板试验,并对其他有关问题作了妥善处理。在“飞豹”飞机整个定型试飞过程中,没有发生发动机空中停车等重大故障,飞机主要性能满足指标要求,飞机与发动机的匹配也是良好的。

  为了确保“飞豹”飞机研制成功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落后,“飞豹”飞机的数百项成品中属创新性的成品就占35%,几乎覆盖了整个系统。陈一坚运用唯物辩证法,坚持局部最优不是全局最优,宁可牺牲局部最优也应求得全局最优的设计思想,大胆、大量采用国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精心优化组合,保证了“飞豹”飞机设计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飞豹”飞机设计之初,战术技术指标中没有可靠性要求,维修性的要求也比较粗略,陈一坚和603所的广大科技人员十分重视飞机的可靠性设计,采用内场可靠性增长试验与外场试飞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可靠性分析,试验实施闭环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整机可靠性指标大大提高,对提高飞机的战备完好率、任务成功率和降低维修成本均有重大意义。部队在使用中创造单机日连续飞行多架次和战备完好率达较高百分比的纪录。按航标和美军标编制了“飞豹”飞机预防性维修大纲,为部队维修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上一篇:袁心洲
下一篇:艾兴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