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7月20日出生于湖北。
1937年毕业于河南开封济汴中学,同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
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同年进入中央研究员社会研究所读研究生。
1946年1月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5年任副研究员。
1979年任研究员,1986年8月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1999年1月退休。
主要著作
《汪敬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
《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等。
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门学科的七个方面,他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资料建设
汪敬虞为收集和整理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勾勒出了1895至1914年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基本轮廓,使读者能了解外国在华工业资本、官办工业资本和中国民族私人工业资本的基本状况及相互关系。这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做了一件极有益的基础工作。
1959年和1962年,汪敬虞和其他一些为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5)》,曾两次到上海收集资料,前后工作一年以上。上海是近百年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基地,也是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城市。在上海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献。他们在上海期间,先后共收集到中西文资料数百万字,受到学术界的注意。对此,1962年上海《文汇报》专门作了报道。
关于外资侵华的研究
汪敬虞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和《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等三部专着及一些论文。《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一部着重分析历史过程的专着,涉及到外资侵华的每一个方面。这部大着由十七个相对独立的专题组成,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研究十九世纪外资侵华过程的最为完整和详尽的着作。
历史过程
如果说,《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从面上来把握当时的历史过程的话,那么《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则是以一个典型人物为中心,作辐射状的研究,以此来深刻地展现外国侵华的历史过程。在西方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着作中,有所谓“赫德中心论”这样一种说法。他们美化赫德,歪曲历史。这是对中国人民历史的挑战。《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就是为了接受这个挑战而撰写的。以丰富的史实,揭示了赫德在中国海关的罪恶活动,揭示了他插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掠夺,插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掠夺,还参与了他们在中国的非法的暴力掠夺的罪行。《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对赫德活动的特点进行透视,揭示了这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