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社会科学 >> 正文阅读

汪敬虞

2010-12-23 10:23:54


  第三部着作则是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正如汪敬虞在前言中告诉的,这项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之末,距本书出版已有40年之久。在此期间,汪敬虞披阅了北京各图书中心所藏资料,还先后两次赴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收集馆藏19世纪中西文报刊和各种遗存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并据此撰写了一部30万字的专着初稿。其后又在此基础上,先后写了近50万字的专题论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专着既未能定稿付印,专题论文也有一部分未能及时发表。后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第二卷(第一卷是严中平先生主编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真正是十年辛苦不寻常,直到二卷脱稿后,才终于拣起自己开始于数十年前的稿子。
  这部着作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其历史资料异乎寻常的丰富。外国在华金融活动之所以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首先就在于研究资料的不易获得。研究华资金融好歹还有档案可看,而外国在华金融业的档案资料很少,特别是1927年以前的外国银行档案,目前在国内几乎看不到。而当时几种主要的金融业刊物,如《银行周报》、《钱业月报》等,也主要是介绍华资金融业的情况,对外资金融的介绍比较简单。


关于买办的研究
  汪敬虞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唐廷枢研究》,此外在一些文章中也涉及买办问题。在《唐廷枢研究》中,他研究了唐廷枢的生平。他不同意以往有关研究中的扬郑(观应)抑唐(廷枢)之论。有人认为唐是地地道道的“洋务派集团中的人物”,“属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而郑则代表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汪敬虞认为,唐廷枢和郑观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由买办而投身于洋务企业。至于两人的不同之处,在思想理论方面,郑观应固然比唐廷枢看得深远,他的着作写了唐“看不到也说不出的东西”,但在社会实践和实际效果方面,唐是高郑一筹的。以唐廷枢的生平为中心线索,生发开去,精辟地阐述了买办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
主要途径
  从双重身份的研究,汪敬虞得出了买办财富主要来自其自营商业的重要论断。这同过去一般所认为的买办收入主要来自佣金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汪敬虞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洋行与买办之间,佣金制度还没有正式建立。当时有许多洋行宁愿支付固定的工资,而不愿买办在生意中抽取佣金。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佣金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最初买办的佣金,一般为2%,其后由于竞争,佣金趋于下降。到了六十年代后期,有的仍能维持2%,有的则已下降到1%。从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八十年代终了,1%的佣金率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到九十年代初,则进一步下降为0.5%以至0.25%。从1865年至1894年的三十年中,贸易总额累计为49亿海关两。三十年间,佣金的数额按最高的比例计算,即使全部进出口贸易都经买办之手,并且都抽取佣金,也不到1亿两;如按最低的比例计算,则不过1200万多两。这个数目,显然不足以构成数以千百计的买办的暴发财富的主要部分。汪敬虞认为,买办以其特殊身份所从事的自营商业是他暴富的主要途径。

上一篇:朱绍文
下一篇:经君健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