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会员 鲍吉人
开本:32开
定价:18.00元
出版: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
一本优秀的政府决策参考读物
——简评《民意与政府决策——鲍氏理论》
张 剑 马传兵
2006年10月,鲍吉人先生的新著《民意与政府决策——鲍氏理论》由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历时22年,厚积薄发而成的一本学术专著。该书16万多字,共三部分11章,观点新颖,逻辑严密,材料翔实,语言流畅,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该理论主要是对领导、专家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以进行科学决策的一种理论。整个著作,使用硬科学的方法,横跨了管理学、行为学、领导学、决策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建立模型和运算使结论显得更为科学和准确。它的内容涵盖了理念、制度和技术三个层次。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制度规范进行论述。它通过专家和群众的二维数值方阵,也就是制度规范,建立了所谓的“现代八卦”;第二部分称为“说服你的四大板斧”,涉及的是诸多的技术细节,论述的是技术层次;第三部分称为“哲学和文化”,主要对理念部分进行论述。文中涉及到“形而上”的理念。作者借用已故老一辈哲学家金岳霖区分道与理的方法来划分理与工。金老认为道是行而上的,而理是形而下的。那么类似地就可以区分理和工:工者理之用也。这三部分是三个层次,而理念是最核心的层次。作者借用老子的说法,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进行新的阐释,对理念、技术和制度以此类推,把老子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了,并贯穿在三个部分中。
所谓“鲍氏理论”,全称是“社会科学的广义相对论——领导、专家、群众间的数学关系”,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阔,涉及了自然科学的数理化天地生和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等多个领域,大意是讲对任何一个方案、任何一个决策,首先要取决于专家系统的支持率和群众的支持率,通过对这两个变量的操作,可以得到一个复数(对数)及有效性和代价,然后提供给领导作为最后拍板和决策的依据,同时也是提供决策限制。因为想以权谋私的领导及自以为是的领导都希望自己决策的自由度、权力越大越好,然而这样做的同时也会对自己带来更大风险,来自群众和专家的监督,加大了对滥用权力的限制。所以,先经过专家和群众的操作和参与,可以给领导一些理性的约束,使其决策风险也相对降低,从而使决策更快、更优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科学理性,即应用模糊数学的统计确定性来进行决策,以保证决策本身的科学性。该著作本着科学理性的原则,对官场的潜规则进行了批判,认为科学理性是一种革命力量,是消灭潜规则、消灭贪污腐败的科学工具。为了达到科学理性,需要包括官员在内的人们全面提高科学、哲学和文化素养,加深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理解。鲍氏理论在文化上深刻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统一,在哲学上突出了三维哲学,在科学上对哲学进行了实证化验证,这是理论研究方法的一种创新。
鲍先生学术功底深厚,已经发表多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早在1984年,当鲍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时,就开始以社会科学科学理性作为自选题目进行了的研究,随后发表了《用“知识人—昂塞格—激波模型”进行不甚确定问题的决策》一文,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1989年和1994年,鲍先生又出版了学术著作《现代管理行为的结构》(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和《三结合决策优化:K、θ、M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其中第一本专著因“交叉科学突破”而获中国图书最高奖的第四届中国图书奖,由当时的中宣部部长王忍之亲自颁发奖状。在2003年,鲍先生又把这些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领导科学和思维科学等交叉横断科学向哲学领域拓展和提升。为了推广自己的理论,鲍先生还自费印刷了《社会科学的广义相对论:领导、专家、群众间的数学关系》一书(江苏省委印刷厂印刷)。可以说,22年来,鲍先生始终是在交叉学科领域本着创新的精神进行不断的耕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专家认为他的研究使我国交叉学科的研究可以说往前迈进了很大一步。
鲍先生的理论很切合中国的实际,社会反响普遍较好。
1989年11月,作者出版第一部专著时,一位致公党人士认为:“中国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1989年,交大管理数学院院长杨锡山称鲍先生的理论为“划时代的理论”。
2006年5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罗家德提出,“这理论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和国家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这就特别强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同时也要兼顾公平,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要坚决进行抵制。尤其是对于来自党员干部队伍的贪污腐败行为,要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和治理。鲍先生的这本书对于我们如何决策,如何充分发挥专家和群众的作用,如何把决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贪污腐败风险降到最低,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因此,鲍先生的理论无疑对我们依法治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党政干部而言更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优秀的参考读物。
通过在编辑出版业务中的多次接触,我和鲍吉人先生成为了好朋友,了解了他从理工领域走向哲学领域、从技术专业人员走向行政岗位、从国内走向国外来回穿梭的经历,对他老先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渊博的学识我由衷地敬佩和折服。侃侃而谈中,我常常能感觉到鲍先生深深的爱国之心和壮士暮年雄心不已的豪情,他一再表示:自己的根就是在中国,自己迟早是要回来的。闻听此言,手捧书卷,让我再次感觉到了书稿更为沉甸甸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