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的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则将俄罗斯总统普京描述为幕后黑手。希拉里在接受电视访谈时说:“我认为普京在自以为可以作为的空间走得太远。”
美国媒体更是对普京齐声讨伐。《华盛顿邮报》18日发表社论,指责俄罗斯近期加大了对乌民间武装的武器支持,包括提供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19日又发表题为“普京先生的战争”的社论,认为奥巴马未能明确指责俄总统普京,因而对马航坠机事件没有作出“清晰的道义结论”,社论呼吁奥巴马政府以强硬战略应对俄罗斯。
乌克兰危机面临转折点
分析认为,马航MH17坠毁将成为乌克兰危机的一大转折点,美俄博弈由此进入全新阶段,欧洲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也面临更大考验。
7月16日,美国刚刚公布了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制裁目标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银行,但一些专家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美国前驻乌克兰大使约翰·赫布斯特认为,“西方的软弱政策”助长了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行为,奥巴马政府虽然对俄罗斯推出了新的制裁,但这些制裁“应该在两周之前就予以实施”。
《纽约时报》18日的分析报道指出,马航空难将加剧一场本就变化无常的国际危机,若有证据表明莫斯科与乌克兰民间武装存在共谋,这将巩固美国孤立俄罗斯的努力。奥巴马政府已经做好了进一步制裁俄罗斯的准备,一旦作出决定就可以很快生效。
不过,乌克兰危机毕竟是欧洲问题,美国更希望欧洲在制裁俄罗斯方面成为“领头羊”。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指出,如果确认是由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民间武装击落了马航客机,那就轮到欧洲国家强硬对待俄罗斯总统普京了。“这是一架由阿姆斯特丹飞越欧洲土地前往吉隆坡的航班,欧洲国家对此应该充满了愤怒。”
不过,专家认为很难有确凿证据引出幕后真凶,历史上对类似空难的调查都是旷日持久,而且大多最终都成了“无头案”。但无论如何,马航坠毁的悲剧犹如一记警钟,人们希望事件能促使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共同寻找缓解乌克兰危机之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