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资料照片
●“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早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早半年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
●当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风险意识,科学把握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难题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积极探索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保新道路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
记者:在“十一五”收官之际,您如何评价这段时期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成绩有哪些?
周生贤:“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向,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危机后的环境保护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污染减排为抓手,环境保护成效不断显现。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2006年至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早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早半年实现。
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与2005年相比,2009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4.6%;七大水系国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提高16.1个百分点。
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9年底,全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71%,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3%。
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完成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的初步成果报告和重点专题验收;2006年至2009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17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民生保障和改善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出台首个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保规划;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环境监管机制不断创新。着力构建区域空气联防联控工作新机制;建立了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