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域无国际争议
此次涉及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主要在140平方公里的钻探目标区内,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
可查资料显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蕴藏在深海和陆地冻土带。在深海中,它主要分布在深水特定区的未固结沉积层域或是水深100-250米以下的极地陆架海域。目前已有超过40个国家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已发现了其存在的实物样品和存在标志,其中海洋78处,永久冻土带38处,中国发现的3处为南海北部陆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
“神狐海域,以及整个"南海九道线",联合国都以此为标注,国际社会对此也没有任何争议的。”韩晓平说,由于世界能源紧缺,因此中国应该加快勘探脚步,否则可能会引来不少国家对此海域的争议。
据了解,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国际科学界预测,“可燃冰”是石油、天然气之后最佳的替代能源,一些发达国家将利用该能源的时间表定在2015年。
据《人民日报》12月30日报道,“海洋六号”助力可燃冰勘探。
去年10月,我国第一艘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仑头码头鸣笛,正式入列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船队建制。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马申达介绍说,“海洋六号”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是依据我国海域特点和海洋地质需要,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可燃冰综合调查船,它将以海底可燃冰资源调查为主,兼顾其他海洋地质、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它的入列,将加快我国海洋可燃冰调查步伐。
“海洋六号”船长106米、宽17.4米,最大吃水5.7米,设计排水量4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调查船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国际先进技术及设备,配置了4000米级深海水下机器人“海狮号”、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浅地层剖面系统等,总造价4亿元,装备条件在我国海洋地质调查队伍中首屈一指。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着眼未来,积极探讨海底可燃冰安全环保开采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相信不久的将来,沉睡在海底千百万年的可燃冰终将浮出水面。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被誉为“后石油时代”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是公认的全球21世纪可替代能源。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常压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及0.8立方米的淡水。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
据介绍,我国拥有海洋可燃冰资源和陆域可燃冰资源,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中国陆域可燃冰主要存于青藏高原冻土带,专家估计储量至少有253亿吨油当量。 (新华社)
链接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可以被直接点燃。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可燃冰,被称为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记者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