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家庭 >> 正文阅读

北京错峰上下班遭质疑 专家建议区域内错峰

作者:记者 汤旸 制图 郭宇  来源:新京报  2010-10-27 14:09:06

4月12日早上,家住北四环外的女士开车一个多小时送三年级的儿子到北京小学上学。据该女士讲她在机关工作,送完孩子9点去上班,时间正合适。资料图片

今年4月初,北京出台了新一轮尾号限行等多项缓堵措施,其中包括错峰上下班。4月12日起,错峰直接涉及的81万人开始了“朝九晚六”的转变。但受此影响的人数要多得多。当日,市区早晚高峰拥堵路段均有所上升,早高峰拉长了半小时,拥堵路段一度高达90余条。

政策实施后,质疑声四起。有人觉得错峰时间太短,从本质上只会把拥堵的时间拉长。原本“朝九晚六”的人抱怨,多出81万人“撞峰”,路上更堵了。负责接送孩子上学的公务员也有不满,学校时间不变,送完孩子后的时间沦为鸡肋。半年下来,一些车主和市民反映,路上拥堵依旧,错峰疏堵效果并不明显。错峰,是续?是弃?

【政策病症】

“朝九晚六”出行遭“撞峰”

4月12日,北京实施错峰上下班的第一天。外企员工许小姐比平时更早出门,开车从六里桥到魏公村附近的公司上班,结果迟到了20分钟。

“车比往常多,堵得时间更长了。”许小姐说,原本8点半上班的都错后到9点上班,那原本9点上班的怎么办?结果都堵一块儿了。

对于“朝九晚六”上下班的人来说,因为“错峰”,不得不跟更多人“凑峰”。

一些公务员认为,错峰后,由于机关上班时间与家长车流、白领车流“重合”,驾车上班经常遭遇两个高峰,“早走、晚走,都不行”。

徐女士家住通州、单位在劲松。她说,错峰后,曾尝试提前半小时、延后20分钟等方式出行。提前出发,会赶上送孩子的家长车流;延后出行,又会碰到同样“朝九晚六”的白领车流,“还是7点半出发,跟错峰前没有区别”。

对于那些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来说,最大的感受是“人多、更挤”。有网友写微博说,错峰后,有些地铁站点早上出现双高峰,于是又见到了“助跑上车”的景观。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