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传媒关注 >> 正文阅读

网络交易平台:信用缺失何时休

钻漏屡屡得逞,假冒花样频出,店铺售假追责难、监管更难
作者:本报记者 宋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01-17 15:49:51

  案例二:警惕性不高买假货

  不久前,重庆吴小姐在网上“淘”了398元的某国际品牌化妆品。购买之初,卖家承诺商品是正品且可退换。当吴小姐拆开期待已久的包裹时,却傻了眼:虽然化妆品的外观和正品一模一样,但商品的质感却不大相同。吴小姐赶紧拿去专柜鉴定,被认定为假货。已确认交易的吴小姐再次找到卖家时,卖家却以无法认定该商品是其卖出的商品为由,拒绝退换。和卖家交涉无果后,吴小姐决定投诉。“淘宝小二”的工作人员透露说,这种由于买家警惕性不高造成的买到假货事件,每天都在发生。

  工商部门建议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网上购物要谨防以下陷阱:

  一是低价诱惑。在网站上,如果许多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现,要特别当心。

  二是高额奖品。有些不法网站、网页,往往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其产品。

  三是虚假广告。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甚至虚假宣传,消费者点击进入之后,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样品不一致。

  四是设置格式条款。买货容易退货难,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说明等。

  消费者总结的“维权贴士”

  1.不能依据网友好评留言就去购买商品,关键是多看看差评。好评如潮的,也许是“托”。

  2.销量高的商品,不一定是正品。

  3.对钻石、皇冠卖家更要小心,他们售假的经验可能更丰富、更不容易识别。

  4.购买商品与卖家联系时,一定在聊天记录中与对方确认是否为正品,这将作为纠纷发生后的证据。

  5.最好先到实体店中查看一下想要购买的正牌商品是什么模样。

  6.拿到商品后,应当立即对商品进行拍照留档保存证据,这是以后索赔的重要依据。

  7.发现购买的商品有异常时,一定要主张自己的权利,绝对不能纵容制假者。

  (郑智军整理)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