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警惕性不高买假货
不久前,重庆吴小姐在网上“淘”了398元的某国际品牌化妆品。购买之初,卖家承诺商品是正品且可退换。当吴小姐拆开期待已久的包裹时,却傻了眼:虽然化妆品的外观和正品一模一样,但商品的质感却不大相同。吴小姐赶紧拿去专柜鉴定,被认定为假货。已确认交易的吴小姐再次找到卖家时,卖家却以无法认定该商品是其卖出的商品为由,拒绝退换。和卖家交涉无果后,吴小姐决定投诉。“淘宝小二”的工作人员透露说,这种由于买家警惕性不高造成的买到假货事件,每天都在发生。
工商部门建议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网上购物要谨防以下陷阱:
一是低价诱惑。在网站上,如果许多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现,要特别当心。
二是高额奖品。有些不法网站、网页,往往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浏览网页,并购买其产品。
三是虚假广告。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甚至虚假宣传,消费者点击进入之后,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样品不一致。
四是设置格式条款。买货容易退货难,一些网站的购买合同采取格式化条款,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没有退换货说明等。
消费者总结的“维权贴士”
1.不能依据网友好评留言就去购买商品,关键是多看看差评。好评如潮的,也许是“托”。
2.销量高的商品,不一定是正品。
3.对钻石、皇冠卖家更要小心,他们售假的经验可能更丰富、更不容易识别。
4.购买商品与卖家联系时,一定在聊天记录中与对方确认是否为正品,这将作为纠纷发生后的证据。
5.最好先到实体店中查看一下想要购买的正牌商品是什么模样。
6.拿到商品后,应当立即对商品进行拍照留档保存证据,这是以后索赔的重要依据。
7.发现购买的商品有异常时,一定要主张自己的权利,绝对不能纵容制假者。
(郑智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