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月17日消息: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登载文章称,中国下一代战机J-20在网络上的曝光,是中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批量生产J-20及列装部队还需要5到10年时间,但它的这次非官方首飞亮相已公开了中国想要在下个10年内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意图。
J-20项目的战略意义
文章称,过去15年,中国军事航空工业在缩小与世界航空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方面已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竭力研发70年代的战斗机(即“三代机”),这比世界上其他对手落后了20到30年。经过多次结构改革,并在俄罗斯的大力协助下,中国才拥有了如成飞的J-10和沈飞的J-11,这两种型号的战机只比最先进的西方国家落后10到15年。而J-20的出现则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与西方国家航空技术的差距,中国将在下个10年内成为与西方并驾齐驱的世界一流军事强国。
如今中国的军事航空工业即将步入能够在本土生产隐形战机的极少数国家行列。目前这个队伍的唯一成员是美国,其在过去20年里已成功研发并列装了100多架隐形战机。俄罗斯第一架隐形战机T-50还处在飞行测试的初级阶段。其他拥有研发隐形战机能力的军事航空强国如英国、法国和瑞典都选择放弃这个项目的开发,因为该项目耗费巨资,而且将来的销售前景尚不明确,所以他们选择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传统的非隐形飞机项目上。
文章称,除中国以外,其他的亚太地区国家都不具备研发隐形战机项目的技术和工业能力。日本已建造了一架隐形战机模型,但进行下一步研发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故日本很可能选择购买美国的F-35隐形战机作为自主研发的替代品。2010年12月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以T-50为基础联合开发五代战机的协议。其他的亚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台湾,现在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空军力量现代化的长期规划,以期应对中国在这个十年内步入隐形战机俱乐部的新情况。
J-20是中国军事航空工业领域的技术突破吗?
文章称,当剖面设计图在网络上曝光后,经过专家的粗略判断J-20存在关键性技术缺陷,这使得他们很难得出该飞机是代表着技术革新取得进展或者突破抑或介于二者之间的结论。受到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该飞机的隐形性能究竟如何?飞机的隐形性能是指通过结构设计和雷达吸收剂复合材料来实现雷达截面的最小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航电设备的复杂性和集成性。最新一代的西方先进战机已经装备了有源电子扫描阵雷达和先进的传感器,但目前尚无迹象表明中国国防工业已掌握该项技术。此外,隐形飞机被认为具有超强的机动性,同时由于装备高性能涡轮风扇发动机能够完成高速巡航。
如果J-20能满足以上的全部要求甚至只满足其中一部分,那它肯定是引人瞩目的技术突破。过去10年,当中国航空工业在复合材料、航电设备和传感器、设计过程和驱动力技术方面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之时,这些性能和标准与世界级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例如,中国航空发动机部门还未开始批量生产自己研发的高性能涡轮风扇发动机比如WS-10,尽管中国宣称许多年前就已掌握这项技术。
文章称,为了攻克在研发和设计能力方面的缺陷,中国已转而求助于国外资源,特别是俄罗斯给予中国许多关键性的援助,因为没有国产的性能可靠的航空发动机,中国不得已要进口俄制发动机装备自己的J-10和J-11战机。在去年进行的中俄两国年度国防技术合作会谈上,应中国要求,俄方可能销售117S型航空发动机装备中国的J-20隐身战机,117S系列发动机已装备在俄第五代隐身战机T-50上。
还原工程是中国航空工业为克服技术障碍、缩短研发时间而广泛采用的另一种技术。这包括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获得俄制苏-27战机的生产权许可证以及与此同时未经许可还原苏-27战机的行为。有机会接触外国技术和科技知识,将使中国减轻由充满雄心壮志但技术尚未成熟的航空工业所带来的巨大研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