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有航空工业
文章称,在60年的奋斗和停滞之后,中国飞机工业已在过去10年经历了一次复兴,取得创纪录的收益,收到许多订单,并研发和生产了新一代先进战机,而且与一些处于世界领先的飞机和飞机元件制造公司建立了经济和技术联系。
这与上世纪9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处于长期亏损的情况已大为不同。与中国国防经济其他部门一道,中国航空工业也受到上世纪70年代经济改革的重大影响。国防投入的大幅缩减以及国家支持的急剧减少导致中国航空工业在20世纪80、90年代处于长期低迷的状态。由于保守的国防工业领导者不愿意进行意义深远的改革来减少巨大的浪费、提高效率以及解决大面积的技术落后,中国航空工业面临的问题也就日益增多。
文章称,中国航空工业以及整个国防工业的低能如何满足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的需要,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台海问题紧张局势加剧以来一个核心的国家安全问题。为此,9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开始出面干预,对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整个国防工业进行彻底改革:
由行政部门向企业转变:落后的行政管理结构被意图培养市场竞争的新的企业安排所代替。成立两个新的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它们被赋予充分的自主权。同时,成立如包括负责研发J-20的成都飞机公司在内的主要工业企业。
1、重组研发基础:通过整合研发和生产活动来打破固有的分割。为优先考虑的具有可行性项目的研发活动投入更多资金,淘汰不重要的项目和失败的项目。
2、关注终端用户的需求:航空工业思路狭窄的生产研发技术被公开推翻。在设置和审查设备研发及技术评估方面,人民解放军,特别是空军被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3、变更领导层:由崇尚改革的技术专家负责国防和航空部门,实施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包括削减开支、解聘上万职工。
4、21世纪初,由于之前推进的改革,为中国航空工业进程带来显著的转变。
5、财政状况:在经历十年的亏损后,航空工业于2003年再次盈利,也就是从那时起从业人员工资屡创新高、上缴税收逐年增长。2009年,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盈利14亿美元,上缴税收280亿美元,并首次跻身全球企业五百强。
5、研发与创新:对研发投入巨资导致创新活动激增,特别是成立许多实验室和航空院校及研究机构。截止2009年,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已拥有超过5300项专利,其中大部分是在最近几年获得的。
6、产品开发:在过去10年,从战斗机到电子干扰机,中国航空工业生产的军用飞机范围越来越广。中国空军官员自豪地称,2009年10月参加国庆阅兵、飞过天安门广场的15种军用机,90%为自主研发产品。
文章称,虽然这些绩效指标表明巨大的收获,但中国航空工业仍存在严重的结构缺陷,这将威胁其缩小与全球航空强国的差距并追赶他们的长期能力。上面提到过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部门,其也一直在努力发展和建造最先进的高性能发电厂。
另一个主要结构缺陷是工业研发设施的重复和分割。中国航空工业下属的130多家大中型工厂和研究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拥有25万职工。而在各个工厂和研究机构内部,通常也拥有相同的生产和研究部门。而激列的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地理距离意味着这些机构间鲜有合作和协调,这降低了在创新汇总方面的规模经济效应,也阻碍了共同发展。
文章称,1989年后,中国与西方军用飞机工业的联系长期中断,这也是导致中国航空工业存在缺陷的原因之一。但中国通过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降低了西方武器禁运带来的严重影响。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使得中国航空工业有机会通过批量购买和生产许可证安排获得最先进的武器、技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