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军事 >> 正文阅读

美媒称歼-20存在雷达及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缺陷

来源:东方网  2011-01-17 16:01:59

  中国的国有国防工业

  文章称,中国国防工业正在齐心协力发展,并不断加强本土创新能力,但总体来说,已取得的进步还处于早期,主要侧重于增值和维持型活动。尽管一些被优先考虑的例外选择可以享受到足够的资金,并优先获得国外知识和技术以及领导层支持,但更多的先进革新形式,特别是竞争方式引发的重要国防技术进展,从中期来看可能超出中国的能力范围,J-20项目似乎就拥有着这样的特殊地位。中国已经表示在国家安全处于严重威胁的时候,有能力从根本上突破重要技术以维护国家安全。这在上世纪60、70年代核武器以及战略导弹的研发上已经实现过。假如中国的国家安全再次受到严重威胁,那将是国防技术基础能力取得进展的另一次推动力。这在90年代研发远程精确制导弹道导弹以应对涉及台湾的军事意外事件,特别是拒斥美国海军靠近中国附近水域时可能发生过。

  文章称,看起来当其他的中国国防经济部门谋求平稳转变之时,中国航空工业采取的是有选择性的加速发展一些关键领域。随着其日益的繁荣,技术能力的日渐强大,以及安全利益变得更具有全球性和复杂性,中国的焦点策略可能拓宽。国防电子学、航空业、造船业和航天工业的尖端部门为中国国防经济转型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促成军用和民用经济的紧密联系、接近全球生产革新网络并建立联系、构建革新能力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要想充分了解中国国防革新的潜力需要对有形和无形的科学、技术和革新指标做一个广泛的测评。这不仅包括硬性的绩效评估,比如研发预算、公司投资、专利输出、出版物、产品和科技人员数量,也包括软进程的相关因素,比如领导层、组织灵活性、市场营销、企业家的个人能力、文化风险以及管理因素。

  文章称,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国防经济已经对综合的高质量革新设备投入大量资金,意图培养能够建立技术创新研发的能力,这包括建立许多实验室、培训一大批新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建立健康的标准监控体系、制定规程、强调纪律的规则、监督、对之前自由运转的体系提高质量控制。以上这些结构和过程改革很可能在未来十年结出丰硕成果,届时将会在推动中国国防经济革新绩效方面起到影响深远的作用。

(作者张泰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他的著作《崛起的中国》,重点分析了中国国防经济的转型及其作用。)

(编译:甄蕾)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