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农村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嘉宾、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副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城镇化要让来自农村的青年能在城市立足。肖金成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具备充足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岗位,农民也有留在城里的强烈愿望,城镇化的主要阻碍是体制障碍,而唯有推进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体制障碍令进城农民难留下
记者:现在从农村出来打工的青年,与父辈不一样,普遍不愿意回农村,也回不去,但他们要在城市立足比较困难,城镇化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肖金成:回不回农村,这对1980年代第一批来城里打工的人来说不是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想过要留下,来城市打工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当年的第一批农民工如今多已返乡。
但是对于二代农民工(指在城市长大和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长大和接受教育的新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是一定要留下的。二代农民工在城市长大,压根就没回去过,当然想要继续留在城里;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生在农村,但是基本没有农业生产技能,也不想被捆绑在土地上,进城后就没打算回去。
新一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更强。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追求的是“比农民强”,那么新一代农民工追求的则是“不比城里人差”。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进城农民再回农村,而是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并不只是城市建设。
记者:工业化提供劳动岗位,他们自己也有留下来的愿望,但为什么还是留不下来呢?
肖金成:体制的障碍,有经济体制,也有行政体制。体制障碍造成农民工的报酬不足以让全家在城市落户,教育、福利、住房等都是问题。
记者:户籍制度有没有阻碍城镇化的推进?
肖金成:我觉得现在户籍制度已经不再是城镇化的障碍了,基本上只要你能买房,就能在城里落户。现在问题变成了如何让更多农民更容易地留在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