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强国论坛 >> 正文阅读

危机下中国的制度变迁面临新考验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0-11-15 15:19:59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谢磊) 今日,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北京论坛第六届年会——北京论坛(2009)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本届论坛主旨演讲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指出,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也推动中国卷入了全球化。中国的变革并没有终结,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中国的制度变迁还没有大量没有完成的议题,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考验。中国实际出发的经济研究与科技探索,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也拥有远大的前途。

  以下是周其仁演讲《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全文:

  其实我们中国人自己拿个人的经历验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1978年新年开始的时候,我还在中国的北大荒从事农业活动,仅仅9个月以后,我和数万名时代的幸运儿一起,经过了一场文化考试的选拔到北京来上学。这当然是以前不可想象的事情,正是无数像我一样普通的中国人,得到了过去不可想象的机会才成功了不可想象的中国经济增长。让我们转向这个理解的层面,怎样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2002年美国的劳动统计局出版了一份评论报告,他指出中国的工资虽然从1999年到2002年期间,中国的工资平均年度增长12%,比过去多少年的平均数提高了9%,但是还远远不能够缩短中国工资和发达国家工人工资之间巨大的“鸿沟”。

  根据这份报告2002年中国制造业平均工人的小时工资是57美分,仅仅相当于美国、日本、欧洲工人平均工资的3%,或者是相当新兴工业化国家的10%,或者相当于巴西、墨西哥工人的25%。这份报告的结论是说“中国显然享有中国工资水平显著低于全球其他国家的优势。”为什么中国有巨大的顺差、为什么美国出现了巨大的逆差,为什么全球贸易失衡?为什么中国的出口多年高于GDP增长一倍的速度增加,并且带动了中国的GDP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10%的高增长速度。答案似乎就是因为中国拥有规模极其巨大廉价劳动力。

  2002年是中国刚刚结束5年预备期,正式加入WTO的第一年,在那以后中国经济的变化更加令人吃惊,GDP的年平均怎长速度从9%左右推高到12%,中国的出口相当于GDP的比重从不到20%升到将近40%。如果找一个能够被全球公众广泛接受的一般性的解释,恐怕这个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之说,还是有很大的争议。我想到的问题是,如果廉价的劳动力就可以成就中国在全球竞争的优势,那么在中国的劳动力更为廉价的那个时代,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过“中国制造”为什么没有看到过全球工厂,也没有谁为中国价格感到过忧心忡忡。

  以1978年为例,当年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应该不到美国、欧洲、日本工人的1%,而那一年9亿中国农民的年平均净收入仅仅只有134块人民币而已,那是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它没有显示出竞争优势,这里我们必须找寻仅仅的廉价劳动力是不足以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我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无论多么的廉价,它都不能单独的变成产品,它更不能单独的构成经济竞争的优势。劳动力和其他要素要成为产品,一定要中国经济组织和中国经济制度。如果劳动力很廉价,但是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的成本极其昂贵,那这样国家的竞争优势是谈不到的。

  拿1969年阿罗教授定义过的经济系统运转的成果来看的话,中国真正的秘密是通过改革开放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的制度成本和组织成本,从此才启发了人们劳动、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创业、管理的热潮。才降低了各类经济组织的成本形成了中国综合的成本竞争优势,这个也是中国经济的奇迹秘诀所在。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