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专家新论 >> 正文阅读

张上塘:天下为公愿景出东方

——学以成人的中国选项
作者:张上塘  2018-08-21 14:46:07

 118年来规模最大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8月13日在北京召开。121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人,1000多场论坛,进行8天人类哲学意识对话,分享与重思哲学跨文化整合,解读大会主题“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共同探讨何为人,何以成人以及个体、群体、天道、自然等话题。这个主题涵盖面广、长期以来一直苦苦追寻,且容易误读或被歪曲,也很难掌控,但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都应该关心关切,既包含哲学思想层面,更有超越时空当今现实与价值高地践行的智慧与力量。

“学以成人”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很接地气,就在你我身边,就在你我身上。哲学看似深奥,其实很简单。哲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就有哲学。每一个人都会碰到哲学、应用哲学,同时也不断创造和丰富哲学新理念,千百年来哲学一直放射出人类文明指路的智慧光芒。

公元前六世纪就产生希伯来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在漫长历史长河演变中,只有中华文明幅员最大,人口众多,绵延不断。尽管古罗马、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英文哲学philosophy就是从希腊话转化而来的,西方一切文化形态言必称希腊一点也不假,但按照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出生于北京的张光直教授所言。中国文明起源形态很可能是全世界向文明转进的一个主要形态,在社会科学层面自西方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遍的应用性。或许这就是对西方某些人“中国无哲学”狂妄而无知的一种回应吧!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人类终极的追问,促进哲学的诞生。希腊神庙柱子上刻着苏格拉底的名言:哲学就是认识你自己。那么,中华文明对何为人、何为成人的认知又是什么呢?

一、修身养性。内蒙、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向来豪放,每每会为远方宾客献上祝福美酒,客人按当地习俗,食指蘸些美酒,向空中轻弹表示尊天,向地上轻弹表示敬地,向众人轻弹表示感恩,最后在自己胸前轻弹表示珍爱自己。

轻弹美酒的四个动作以及千百年来沿袭的新婚习俗,拜天拜地拜高堂拜亲朋好友,夫妻双双对拜,至少传递着作为活生生的当下的人,不可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此时此地,不可能离开自己的身体、心知、灵觉和神明的自己。佛家特别讲究爱护和珍惜生命: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珍贵的是长寿,长寿最尊贵的是健康,健康最可贵的是养生,养生最高贵的是养心。这个“心”就是每一个人的个体性,一种关怀。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生相系、代代相传。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就已形成“观于天文以察时变,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认知理念。《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学”字当头,这是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中华文化的“学”已形成系统的“学以成人”种种体系,包括“为己之学”、“身心之学”、“性命之学”、“君子之学”、更重要的是这个“学”还跟“觉”紧密相连,就是“自觉”、“开悟”,就是孟子讲的“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觉、觉悟、开窍、悟道、升华。这是“学以成人”的关键所在。

二、天经地义。天高地厚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存在,孟子从伦理道德,庄子从哲理层面都做过不少概括。天地作为笼统而复杂的存在,具有超越人性的神性力量,既是精神、又是物质、既是起源,又是归宿,身为父母所生,面向黄土背朝天,至大至微至精。天则是道,地则是灵,天理、天良、天道、地动、地应、地灵。陆九渊(陆象山)说过“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与贝克莱说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异曲同工。程颢讲“天理二字是自我体贴出来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是简单的人与社会关系,而是来自天地的深刻价值的体证:举头三尺有神明,天地有数,人在干,地在转,天在看,天地万物都和每一个人相关。

北宋时期的张载(横渠先生)说的更透彻:“乾为父、坤为母,予兹渺焉而浑然中处”,并提出惊世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时的天地概念,是哲学的概念,又是道德的概念,中华文化就是这样,把天性、地性、人性、为政、道德、信仰、终极追问有机统一起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融为一体。

三、尊德尚善。西方昄依上帝,上帝全能全知全在,上帝创造一切,掌控一切。中华文明则认为,宇宙万物皆分阴阳,阴阳合而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经过130多亿年宇宙大爆炸演变形成地球,形成生命,进化为人类。万物源于宇宙,源于自然。人就是自然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文化的产物,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提倡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老子说“能婴儿乎”倡导初心、本真、善良、无邪。这些都是强调善待世间万物,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讲究性善观念。尚德尚善,千百年来已深入世道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信仰,一种智慧,一种力量。

中华文化特有的宇宙情怀和天人合一理念,把宇宙万物看成有机的统一体,充分诠释“天化宇宙万物,地育万种生灵,人参世间百事,已察万般情怀”。有了这种人的身心整合,人与社会群体交流互动,人与自然持久和谐,天良地灵人性相辅相成,学以成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成人难,做人更难,要象500年前王阳明所说“事上磨炼”,不断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大家可能知道陶行知吧,原名为陶文睿,学了王阳明心学后,改名为陶知行,后来再次悟道之后又改为陶行知,反映了哲学领域对知与行,谁先谁后,哪个更易哪个更难的历史争论公案。王阳明不是割裂知与行,而是提出知行合一。

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10多次提到王阳明,肯定心学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并引用“身之主宰便是心”,认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数十年专研王阳明的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认为,这是对王阳明心学的正解。

何以成人,何为学以成人,不同时代不同哲学思想,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方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现代教育目标认为:一、成为终身学习者;二、成为社会生活的独立思考者;三、成为国际社会的参与者。

16世纪法国人文思想家蒙田认为:人性是共通的,“每一个自身含有人类处境的全部状态,以自我方式回应我们的问题”。“学以成人”这次世界哲学大会主题呼应了当下人类共有的精神需求。哲学不仅涉及到生老病死、友谊、尊严、情感诸多无法回避的话题,而且直接关联到当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文明冲突、思想分歧、精神虚无、价值迷失、世界失序、失衡、失势去全球化、移民、难民、贫穷、环境等等人类共同的诸多难题,都需要从哲学层面认真严肃追索与思考。

习近平主席多年来倡导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设施联通、政策相通、经贸相通、文化相通、人心相通,为“何为人”、“何为学以成人”展示全新的打开方式,为施展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开辟无限的空间。一句话,改革开放中国天地宽,学以成人气势冲霄汉,爆款哲学新篇君子忙,天下为公愿景出东方。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