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们不要过多纠结于8%,应客观理性地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当前经济增速的放缓,仍未超出宏观调控预期范围。面对经济下行风险,政策须积极应对,但谨防过度反应。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经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GDP增速三年来首次“破8”,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究竟怎样看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未来经济走势如何?多位专家建言献策,诊脉经济发展。
经济增速在目标区间内
GDP增速“破8”意味着什么?专家表示,经济增速虽下降但仍在目标区间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GDP增速的预期目标确定为7.5%,既考虑到外部的冲击,也考虑到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可以说当前经济增速的放缓,仍未超出宏观调控预期范围。面对经济下行风险,政策须积极应对,但谨防过度反应。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我们不要过多纠结于8%,应客观理性地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告诉记者,从10%左右的持续高增长降低至7%—8%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一个“下台阶”的问题。中央提出“稳增长”的目标十分科学,7%—8%之间的增长率有利于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适宜的环境,也会给企业转型创新和民生保障改善提供必要的条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岗提出,盲目追求GDP,不顾效益、不讲结构是不对的,但不重视GDP也不对,发展的道理和结构的道理都要讲,我国经济增速要保持在一定水平,否则可能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稳增长十分重要。
谈及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林岗表示,沿海地区国外订单大量减少,国内本来过剩的生产能力更加闲置,这是原因之一。盛来运认为,继续恶化的国际形势使外需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国内房地产等领域的宏观调控措施还在继续实施,内需有一些趋缓,同时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转型期,潜在的生产增长率有些下降。他强调,虽然房地产主动调控从短期看是今年增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
辨证施治稳增长
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高质量的经济增速才是我国目前最需要的。阶段性的数据成果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其实背后保证经济长远发展的条件才是关键点。相关分析人士表示,当前中国应抓住解决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历史机遇,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扶持力度,抓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劳动力等成本要素提高和环境资源约束加大,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好经济增长的‘度’很重要。”张立群说,我们不应再通过短期政策的刺激谋求过高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要防止经济增长下降过度,经济增长率回落过多将给企业发展、改善民生以及财政金融整体运行状况带来风险。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谈及新形势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向记者表示,从目前的国际状况看,中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差不多到了顶峰。总量减税,减税富民,包括对民营企业减税,才有望真正启动内需。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现在孟加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等国家正在抢占中国的国际市场,对小微企业大力度减税,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其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表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要求将“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的力度较小的减税措施可能无法承担扩大总需求的任务,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减税力度较大的税制改革则由于区域试点和行业试点等原因缺乏时效性,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出台具有时效性且对总需求有显著影响力的减税措施,以更好地起到“稳增长”的作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民生领域是稳增长的重要空间。尽管增加收入是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但社会福利保障措施的完善更不容忽视。启动内需,除了传统的调整,关注医疗和养老等领域是重中之重。
全年经济走势或呈“L”型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西方看空甚至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沉渣泛起。盛来运表示,事实胜于雄辩,从上半年的数据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缓中见稳,稳中有进,本身就说明国外看空中国经济的言论缺乏依据。虽然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期,但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我国经济已高速增长30多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进入10多年超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韦森说,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7万多亿元,人均GDP也超过了50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现在,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对于未来经济走势,张立群认为,从上半年数据看,中国经济筑底企稳的迹象已经出现。投资、出口、消费这三大需求的增长都开始小幅回升。1—6月投资的增长比1—5月加快了0.3个百分点,出口的增长已从第一季度的7.6%提高到9.2%,消费的实际增长率已经连续两个月提高。今年经济回调的底部应该在第二季度,全年经济走势大致呈“L”型,二季度以后将不会再下降,也不会出现太明显上升,这也符合我国稳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