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亲切如外公给我的信
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中华文化参与了人类智能的大奠基。释迦牟尼比孔子大十四岁,孔子死后十年,苏格拉底诞生。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十二岁,比庄子大十五岁,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最聪明的人几乎同时出现在这个地球上。他们为什么会同时出现,还不清楚,但只能告诉大家他们同时出现了,完成了一个有趣的分工。希腊思考人与物的关系,印度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中国思考人和人的关系。思考的结果是: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是精神自由,印度哲学家思考的是灵魂解脱,中国哲学家思考的是社会管理。分工那么精确,小重复有,大重复没有。我们可以说,在这次人类成熟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没有缺席,贡献还很大,这让我们很骄傲。尽管当时没有互相交流,冥冥之中却有一种力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了。
秦汉帝国使中华文化获得了行政规范。文化,是天上飘的云、地下流的水,自由而美丽,遗憾的是它很容易飘走流逝。这个时候需要有帝国的行政力量来选择自己民族的智慧,用行政的方式固定下来。文化人有时候不喜欢行政力量,但是在文明还处于随时可能流散的状态时,这个行政力量就太重要了。世界几大文明不约而同地进入了帝国时代。最早是印度,进入了孔雀王朝。当孔雀王朝衰落以后,地球的东西方出现了两个帝国:东方的秦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秦汉帝国规定,这么大的国家需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和户籍制。
我走遍了世界,看到很多地方的古文字,没有人认识这些古文字。这是什么字?不认识。我们不认识,当地人也不认识。埃及太阳神庙廊柱上的那些象形文字,据说只有少数考古学家能认出一部分。至于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专家能读懂,但老百姓完全不知道,就是完全不能传播的文字。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的力量,中国的文字也会这样,中国的历史就没了。古代世界各国打仗,赢者首先要让输者忘记自己王朝的记忆,忘记记忆的最好方法是让你没有文字,没有文字就在整个文明上得服从了。中国恰恰相反,统一文字以后,这种现象就不能发生了。你消灭我的文字没用,你的文字就是我的文字,全中国只有一种文字。我在国外常说,我晚上读《论语》,很像前天收到我乡下外公写给我的信,非常亲切。谁都不知道这已经是两千五百年前的文字了,这是个奇迹。这个奇迹如果没有行政力量加以规范,就做不到。
秦汉帝国连在一起,佛教的传入使中华文化成为一个开放互融的文化。如梁启超所说,佛教的传入使中国成为亚洲的中国,使中华文化成为亚洲的文化。佛教的传入,证明中华文化有一种气度。任何一个宗教的传播往往有一个特点,如果那个地方文化浓度很高,就很难传入。如果那个地方没有文化,还处于原始时代,就比较容易传入。中国的奇迹是,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的时候,中国的文化浓度已经很高了,诸子百家建立了他们各自的思维体系,我们已经有自己完整的文化构架,在这种情况下,佛教还能浩浩荡荡地传入,而且能够深入朝野,这是一个奇迹。几千年来,它和这个民族的文化生息与共,互相滋养。甚至到后来朱熹和王阳明分别建立他们的理学和心学,都受到了佛学的重大影响。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清代的雍正皇帝可以代表历代开明皇帝的思维,用儒家治国,用佛家治心,用道家治身体。基本上是多元并举,不仅国家是这样,老百姓也是这样,谁也不排斥,这是中华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