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 正文阅读

教科书热议不断 温儒敏先生称教学须走出功利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12-30 17:48:55

  辨明历史和现实——

  教材编写需要“守正创新”

  最近,一套开明国语课本颇为流行。“老课本”的走俏,反映了社会上对好课本的需求,也反照出当前教材存在的问题。“老课本”给今后的教材编写带来怎样的启示?

  温儒敏:《开明国语读本》是叶圣陶先生上世纪30年代初编写的一套小学教材,也是民国时期最出色的教材之一。这套教材尊重儿童的天性,内容适合孩子,丰子恺先生的插图充满童趣,少有成人化的说教,课文和设计循序渐进,有梯度,遵循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这些都值得我们今天教材编写者学习。但那毕竟是70多年前的课本,适合那个时代孩子们的学习,如今社会发生很大变化,孩子们从小就要接受很多以往可能没有的新事物新知识,教材肯定要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不能照搬这套教材的编法,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

  重读《开明国语读本》,还有《国文百八课》等,我们对叶圣陶先生那一代教育家的胸怀、志趣、学识深表仰慕,同时感到今人编教材困难比过去大,束缚也比过去多。叶圣老编教材基本上就是民间自发行为,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教育理念,出版后让教师和学生去选择,让社会去作评价,外在的干扰是较少的。当时的教育规模也很小,教材却放开出版,完全是自由竞争,社会对教材编写不会形成太大的舆论压力。而现今教育规模巨大,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动辄就是“政治问题”或“公众事件”,教育部门不得不严加管理,即使一纲多本,编教材基本上也还是“官方”行为,而并非个人著述。社会的期望,教育部门的要求,加上出版社商业利益竞争的挤压,编写组拥有的自由度其实是非常小的,很多情况下只能做平衡的工作。这是体制性的问题,是国情,从根本上制约着教材编写质量,尽管很难解决,但总要不断推进改革,为教育理论探讨及教材编写逐步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

  实际上,教材也一直在顺应时代中发展变化。比如环保话题,20多年前的教材中没有涉及,在2000年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修订中,就增加了关于环保的课文。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材怎样才能既适合教学,又满足现实需求,兼顾稳定与变化?

  温儒敏:教材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宜老是改来改去,变动太频繁。一线老师使用新的教材有一个适应和准备过程,变动太多,会给他们造成很大困难。当然,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及时和适当地做某些修订。教材编写需要不断积累,需要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介入,又能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革新和变通。“守正创新”这句话我看可以作为当前教材编写修订的准则。而那种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烧饼”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也不能解决问题。语文课程的改革难度很大,现在最需要的是扎实的调查和科学细致的研究,而不只是印象式的批评。在中国喊喊口号或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难得多,在教育领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还是多结合实际来提建设性意见为好。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