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 正文阅读

教科书热议不断 温儒敏先生称教学须走出功利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12-30 17:48:55

  打通教材和教法——

  走出功利化与技巧化误区

  从教育实践看,如何使用教材、采取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方法也很重要。许多孩子对语文课程的厌烦与逃避,很大程度上与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很有关系。怎样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促成教材和教法的良性互动?

  温儒敏:如果把教材比喻为菜谱,那么教师就是课堂上的“厨师”。“菜”做得不好倒胃口,不能总是怪罪于菜谱,而应看看“厨师”的烹饪手法有无问题。根据我对语文课堂多年观察研究,“厨师”合不合格,对教学效果非常关键。所以现在国家加大投入,推行教师全员培训的“国培计划”,我是非常赞成的。现在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修订教材,另方面则要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尽可能用好教材。

  我们谈论教材问题,不应该忘记目前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为何不讲梯度?除了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功利化心态。一切瞄准考试,便很功利,很焦躁,都在搞“提前量”,随意增加教学难度。过去高考的紧张从高二之后才出现,现在高一就进入紧张备考了。连初中生也总被提醒如何准备考大学,某些高中的课就搬到初中来学了。这种紧张还波及小学,甚至幼儿园、学前班,都在搞“提前量”。有的学前班就要求孩子认识3000汉字,“拔苗助长”现象相当严重。鉴于此,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重新强调了教学的梯度,也意在抑制功利化焦躁症。这是很值得关注的。看来“梯度”不完全是教材和教学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全局性问题。如何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尊重教育规律,不急功近利,这是难题,整个社会都应当面对。

  语文教学的另一不良倾向,是技术化。表现主要有:备课很程式化,讲授多,涵咏少,讲课过于琐碎,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太过偏重文笔技巧的训练,而不在引导审美与表达方面下功夫;作文教学全都瞄准中考高考,进行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文艺腔”盛行,“宿构作文”成风,等等。

  技术化其实是教育竞技化的结果,只面对考试,就远离了教育的本义,不可能着眼长远,也没有耐心去关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从教育的角度,则是无视学科自身规律和学生主体性。语文教学最需要而眼下最缺少的就是“涵泳”,是浸润式习得。教材和教法都应当追求这种最佳的境界,引导“涵泳”,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与生活方式。

  实事求是地看,目前完全抛开中考和高考来谈课改是不现实的,课改和考试也并非水火不容,需要走出应试教育泥淖,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实现新的平衡:让学生既考得好,又不至于被题海战术败坏胃口,不会把脑子“搞死”,兴趣搞没了。知易行难,只要理性对待、讲究规律、尊重学生、潜心改进,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