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办 纠错热线投稿热线
您是第 8388607 位访问者    投诉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学者网 >> >> 正文阅读

看新乡如何确保农民利益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曲昌荣  来源:《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3日 01 版)  2010-10-25 18:07:40

  秋高气爽,河南省新乡市古固寨镇祥和新村的一排排农家别墅格外亮丽。站在自家别墅前,村民崔增连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是一辈人盖三次房,又花钱又占地。现在是盖一次房住三辈人。俺家这三层楼,政府补贴10吨水泥,协调解决3万元贴息贷款,总共才花了10多万元。”亮丽的祥和新村社区,是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镇村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新乡农业人口占60%以上。2006年以来,新乡将全市3571个建制村规划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首批重点369个新社区全部建成后,可节约一半土地约26万亩,目前已腾出土地1.5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近3000亩。

  “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新乡因探索一条在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地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路子,被确定为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农村向城镇靠近,城镇向农村延伸,新乡市探索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近日调研后说,这顺应了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

  “不从农民手中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认为,新乡的镇村一体化、城乡统筹建设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就是坚持一切尊重农民意愿,一切为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规划先行:房要怎么建?

  ——村庄是否重建、合并及建设方案须经村民讨论决定

  眼看有邻居搬进新社区、住上“小洋楼”,延津县王楼乡小城村村民刘自芳直后悔自家房屋早翻盖了两年。她说:“新社区上水、排水全都有,我们还在原地方蹲旱厕、烧开水洗澡,这可实在没法比。”

  省级贫困乡王楼是电视剧《手机》里名主播严守一念念不忘的老家原型。就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农民呼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热情丝毫不减。“我们目前规划一个社区一期工程可容纳200多户,报名的却有600多户!”乡党委书记杨海峰说。

  新乡市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研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由建土坯房到建砖混房,当地农村曾出现三轮建房热潮,平均10至15年一次。目前第四轮建房热潮已经到来,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占总数80%以上。

  此时,如果农户在原址上仍按传统习俗建房,无法配套基础设施,十几年后再建再拆,伴随巨大浪费的必将是“只有新房没有新村”。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行规划引导适逢其时、势在必行。

  “避免土地和建房浪费只是一个原因,更深层次的是给农村发展寻找一个突破口。”新乡市市长李庆贵介绍,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可以有效扩大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2006年12月,新乡市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新乡都市区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启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在社区启动规划建设之初,新乡市即确立“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村庄重建、迁建和合并及农户建设方案,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施行。制定实施“五项标准、一票否决”,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不损害农民利益,否则一票否决,并无条件地让群众参与监督工程建设和质量全过程。

  农村发展最怕“一刀切”,新乡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合则合、宜搬则搬的原则,用了3年多时间,开建的只占规划总数的1/4,其中村庄合并型占47.5%,还形成了另外5种类型,城中村改造型占14%,旧村完善型占22.4%,产业带动型占8%,服务共享型占3.7%,整体搬迁型占4.4%。

  资格查询
  领导关怀
  • 习近平接见本会顾问庄炎林
  • 副会长张上塘一行拜访老领导
  • 名誉会长周铁农接见委员会领导班子
  栏目最新